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生育旅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育旅行(英語:Birth tourism)是以獲取國籍為目的,前往實施屬地主義的國家旅遊的行為。據統計,截止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已有超過3000家中介機構專業辦理生育旅行的相關手續及服務,其主要的旅遊目的地為美國和加拿大。

無條件
有限制
不再適用
來源
越來越多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未來幸福而實施生育旅行。例如赴美生子的母親被美國的學校、就業環境而吸引[1]。另外,一些母親為了逃避國內的一些不受人歡迎的環境而進行生育旅行。例如韓國母親認為這樣可以逃避韓國的徵兵制和過於嚴格的教育系統[1],而一些中國的母親則是為了逃避計劃生育制度。
據美國估計,來自墨西哥、韓國、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生育旅行者較多,但是來自東歐的生育旅行者有增加的趨勢。一個估計認為2003年來土耳其母親在美國生下的嬰兒達12000人[2]。
而在俄羅斯侵烏戰爭爆發後,部分俄羅斯生育旅行者亦選擇前往阿根廷,以求在國際制裁下爭取更佳的簽證待遇,並避免子女日後因俄國對外征戰而被強徵入伍[3]。
去向
生育旅行的目的國是採取實施屬地主義的國家和地區,例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香港等。但是近來一些國家推行反生育旅行措施,部分或者完全禁止了生育旅行。已開發國家目前只有美國和加拿大給予落地國籍[4]。
普及程度
母親為生育旅行不僅需要支付旅費,而且需要支付醫療費,不能使用在本國的醫療保險。這使得生育旅行比較昂貴,舉例來說,土耳其旅館連鎖Marmara在2010年為一個為期兩個月的紐約曼哈頓生育旅行開價45000美元[2]。但是這並不能降低父母的生育旅行熱情。據韓國的官員估計,大約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韓國父母的嬰兒出生在美國,每年大約有一萬名韓國婦女進行生育旅行[1]。
在2011年的一個統計中,中國內地產婦的嬰兒佔香港新生兒比例達到46%[5]。
旅行結果
和非法移民通過生育獲得家庭的移民權利不同,大多數進行生育旅行的母親並無長期居留的計劃。她們通過付出大量旅費和醫療費來換取後代的新國籍所帶來的好處,而將新生兒帶回本國。但是也有因父母旅居第三國而不返回本國的例子,例如旅居英國的陳曼試圖通過在北愛爾蘭分娩,使自己成為歐盟公民的主要照顧者,以試圖獲得英國居留權[6]。
反應
一些政府試圖通過降低生育旅行的吸引力來避免生育旅行造成的社會問題。
韓國在2005年宣布海外出生的男性國人必須服完兵役才可以放棄韓國國籍[1]。
香港從2012年4月26日開始,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在公立醫院預約分娩以減少使用公立醫院來限制赴港生子人數。所有私立醫院也從2013年1月1日起停止接受雙非孕婦的預約分娩[7]。
但是也有國家受法律約束,不對生育旅行採取措施,例如美國移民局要求簽證官不得詢問簽證申請者是否打算在美國生產。[8]
在一些生育旅行完全合法的國家和地區,也有很多人認為生育旅行是濫用國籍法的行為,應該被約束甚至禁止。位於華盛頓的獨立智庫移民研究中心主管Mark Krikorian建議拒絕向孕婦授予簽證[1]。英國、愛爾蘭、印度和澳大利亞修改了法律,終止了向生育旅行者的嬰兒授予國籍的措施[2]。在美國和加拿大,也有人提議通過修改法律中的落地國籍規定來阻止生育旅行。[4]
對於懷孕滿28周以上之孕婦,各航空公司要求須出示主治醫生所開立的適航證明。[9]如有刻意隱瞞,而在飛行途中生產,將可能被拒絕入境而被遣返。[10]
Remove ads
參考和引用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