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瘋人果冒充桂圓傳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瘋人果冒充桂圓傳聞指1993年到1994年間,中國大陸諸多媒體報道所謂瘋人果(龍荔)冒充桂圓的傳聞。一些地方將疑似瘋人果的桂圓銷毀,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研究認為,相關傳聞不實[1]

背景

桂圓和龍荔同為無患子科植物。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龍荔,殼如小荔枝,肉味如龍眼,木身,葉亦似二果,故名。可蒸食,不可生啖,令人發癇,或見鬼物。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2]

兩種植物的植株形態相似,但果實有較大差異[3]桂圓果殼外壁是「瘤狀或泡狀的平滑凸起」,而龍荔果殼外壁是「密生圓錐狀的小刺」[3]

歷史

北京市工商局關於查處銷售假桂圓的緊急通知[4]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種假桂圓(別名「瘋人果」),一些人誤食後造成中毒。據市消費者協會反映,已接到數起消費者誤食中毒的投訴。為保護消費者利益,打擊銷售假桂圓的違法行為,現緊急通知如下:

一、各區、縣局要立即組織力量對各集貿市場、展銷會、副食商店及個體工商戶出售的桂圓進行檢查,發現的假桂圓一律予以沒收。有關單位、個人不聽勸阻繼續銷售的從重處罰。

二、在檢查中對一時難辨真偽,應責令有關單位和個人暫停銷售,送有關單位檢測鑑別。

三、對發現的假桂圓要追根尋源,挖源頭,堵住進京渠道。

一九九四年一月六日

附:真假桂圓識別方法 ...

從1993年秋天開始,在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在內的媒體報道下[5],中國大陸廣泛開始流傳瘋人果假冒桂圓的傳聞[3]。此信息從青海、安徽蔓延到北京,後來又波及到天津、山東、浙江和廣西、福建[3]

媒體披露後,各地禁賣、銷毀桂圓,甚至抓捕販賣者[5]。各地查獲的「瘋人果」有:合肥1.7萬多公斤、濟南1000公斤、巢湖760多公斤。加上其他地方消費者投訴,不完全統計總量達2萬多公斤[6]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經過研究得出結論,此事不實,各地送檢的「假冒」桂圓樣品,沒有一粒瘋人果[6]。理由為:瘋人果其實是野生稀有物種,難以獲得,不可能大量流入市場;所謂中毒症狀與誤食「瘋人果」形成的幻聽、幻視症狀不符;經過顯微構造比較,樣品是桂圓,與「瘋人果」標本不符[1]。多家媒體報道了此成果[3][不中立]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借古諷今的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二部(1998年5月開拍)中的《桂圓記》(演員趙薇主演)以瘋人果冒充桂圓為故事主線。

餘波

雖然傳聞開始不久後就有闢謠,但消費者中仍時有對瘋人果冒充桂圓的質疑,如:2006年,安徽合肥[7]、四川自貢[8];2012年,浙江寧波[9];2018年,海南[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