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血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病毒血症(英語:viremia)是病毒粒子(virion)出現在循環血液中的現象,病毒可由此進入身體其它部分[1][2],常以全身不適、畏寒、發熱、背部及四肢疼痛為特徵。病毒血症與菌血症相似,後者指細菌侵入血液[2]

階段

初期病毒血症指的是病毒從最初感染點開始在血液中的擴散,一般持續4-5天;二期病毒血症指的是病毒通過血液系統感染了其它組織,此期間病毒(在新感染細胞內)已經進行了病毒複製英語Viral replication並再次進入血液循環[3]。通常情況下,二期病毒血症會有更大量的病毒排出英語Viral shedding病毒載量,這是因為病毒利用血液系統能找到自然宿主細胞,從而進行更高效地複製(相比在最初感染點)[4]

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狂犬病病毒,該病毒在最初感染點(如動物咬傷的肌肉處)可進行簡短的複製,並引發初期病毒血症,此後病毒會散播到中樞神經系統、引發二期病毒血症,而患者也開始出現狂犬病症狀[5]。當到了二期病毒血症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已經無效,病毒侵入大腦已無法被阻止[6]。因此,接種疫苗必須在二期病毒血症之前。

機制

主動型病毒血症是由於病毒的主動複製而導致病毒進入血液,典型的例子包括麻疹病毒[7]。而被動型病毒血症則無需病毒主動複製,典型例子包括蚊蟲叮咬、輸血、物理傷害等導致病毒直接進入血液[8]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