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勃固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摩迎(Rāmaññadesa)[1],古代下緬甸地區由孟族建立的王國。11世紀孟族直通王國被緬甸蒲甘王朝滅亡後,孟族居住的下緬甸地區長期受到蒲甘的統治。直到13世紀晚期,孟族趁著蒲甘王朝衰落,在下緬甸重建了孟人王國。1287年,孟王瓦里魯統一孟邦,定都於莫塔馬,國號為「羅摩迎」。1369年,孟王彬尼亞烏將都城前往勃固[2]。15世紀中後期,羅摩迎國進入到極盛時期。16世紀初,羅摩迎國再度為緬甸東吁王朝所滅。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9月26日) |
Remove ads
歷史
1284年,元朝軍隊攻入緬甸,蒲甘國王那臘底哈勃德(Narathihapate)倉皇逃往卑謬。蒲甘的御舟長阿康溫(Akhamwun)夢見自己一腳立於勃固、一腳立於蒲甘。一位婆羅門告訴阿康溫將會稱王,於是阿康溫率船隊叛逃歸勃固,並在其孟族岳父與勃固商人的幫助下,割據孟邦稱王。阿康溫成功擊敗了蒲甘軍隊的圍剿,不過由於太殘暴,在兩年被其弟棱加(Lenggya)所殺。不久後,棱加又被其弟阿堅溫(Akhyemwun)所殺。阿堅溫自立為王,號稱「德勒帕耶」(Tara Phya),緬人則將其稱為「鄂勃孟」。莫塔馬的孟族商人瓦里魯(Wareru)也殺死緬族官員阿棱瑪(Aleimma),自立為王,並且獲得了一頭白象,號稱「白象之主」。
1287年,那臘底哈勃德被其子卑謬侯底哈都所害,蒲甘王子勃生侯覺蘇瓦。起兵反叛。底哈都旋即率兵攻打勃生,但是久攻不可,於是調轉方向,攻擊勃固。阿堅溫向莫塔馬王瓦里魯,抵禦緬軍的進攻。底哈都在圍攻勃固期間中箭身亡,緬軍敗退,勃生侯覺蘇瓦成為蒲甘國王。擊退緬軍之後,莫塔馬王瓦里魯打算率兵返回莫塔馬。阿堅溫認為這是消滅瓦里魯的良機,於是宣稱將要先送給瓦里魯一艘滿載金花的金船作為謝禮。瓦里魯相信了阿堅溫的話,沒有立即返回莫塔馬。莫塔馬士兵在尋找食物時,發現了正在包圍他們的勃固人。瓦里魯得知後,用金船投入水中立誓隨後起兵與勃固人作戰,最終在戰鬥中殺了了阿堅孟,奪取了勃固城,統一孟地。
Remove ads
瓦里魯統治時期,制定了緬甸最古的法典《瓦里魯法典》。羅摩迎向素可泰王國稱臣納貢,又於1298年向元朝派遣使臣[3]。瓦里魯收養了德勒帕耶的兩個兒子。1306年,兩名義子發動叛亂,殺死了瓦里魯。孟族大臣起兵又殺死了叛亂者,擁立瓦里魯之弟坤勞(Khun Lau)為王,坤勞得到了素可泰王的支持。不久後,蘭那襲擊了錫當河以東的孟族城市冬溫(Dunwun),坤勞率兵擊退了蘭那人。1311年,妹夫敏巴羅(Meng Bala)發動政變,殺死坤勞。敏巴羅本欲自立為王,但是在詢問其妻子後,決定立長子蘇歐為王。蘇歐迎娶了素可泰公主為王后。
1320年,蘇歐出兵攻打了蘭那的南邦。1321年,蘇歐又率兵奪取了土瓦和德林達依。羅摩迎愈發強盛,不再依附於素可泰王國和畏懼緬甸。1323年,蘇歐去世,其弟蘇既即位,號稱「彬尼亞仰底」(Binnya Ran De)。彬尼亞仰底與群臣商議後,決定前往漢達瓦底。到達漢達瓦底後,彬尼亞仰底又前往達光(Takun),朝拜佛塔。勃生(Puthin)與妙米亞(Myoung Mya)的官員發動叛亂,但是很快被平息。暹人也趁機奪取了土瓦和德林達依。彬尼亞仰底認為二城太過遙遠,於是發兵北上攻打卑謬。1330年,彬尼亞仰底在戰鬥被殺死。
彬尼亞仰底之死引起了羅摩迎內部的混亂,莫塔馬的官員既奔(Zein Pun)奪取權力,以彬尼亞仰底之女山達敏拉(Sanda Min Hla)為王后。然而既奔在位僅70天就被大臣處死。蘇歐之子蘇埃(Saw E)被山達敏拉擁立為王,號稱甘高(Kan Kaung)。七周之後,山達敏拉將蘇埃毒殺,擁立坤勞之子漢達瓦底侯彬尼亞埃勞(Binnya E Law)為王。暹人出兵攻打羅摩迎,但是被彬尼亞埃勞擊退。
1348年,彬尼亞埃勞病重,其子彬尼亞埃蘭(Binnya E Laung)與前國王彬尼亞仰底之子彬尼亞烏(Binnya U)爭奪王位。最終,彬尼亞烏成為了國王。1369年,彬尼亞烏將都城遷往漢達瓦底。

世系表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