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左
中國大陸的網路流行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左」是中國大陸的一個網路用語,是「白人」與「左派」兩個標籤結合組成的稱號,於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起流行於中文網路社群[1][2]。「白左」是中國大陸在2010年代後發明的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那些支持廢除死刑、[3]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身材平權、膚色平權、LGBT、女性主義、素食主義、毒品除罪化、安樂死、墮胎和移民遷入等政策,即歐美世界的文化左派思想的人群。[4][5]主要由中國的民族主義網友或中國傾向美國保守主義的自由派網友使用。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5年2月13日) |
一些人認為「白左」一詞帶有貶低的意涵,中國的「白左」一詞經常被其反對者使用,而支持者則不太會使用。認同馬克思主義的反對者會認為「白左」所涉及的議題均不屬於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左派,並往往對社會上的各類平權運動表現出強烈的抵觸情緒。在這類反對者中,「白左」一詞還可以引申為同情心氾濫的、不具備徹底革命性的、被資本主義和自由民主制所腐蝕的左派。「白左」中的「白」在狹義上可指代白人,在廣義上也可指代全體西方人、歐美人,以及擁有和歐美左派相同價值觀的中國人及其他非歐美國籍、非白人人士。在此語境下「白」亦同時指代政治意義上的「反動」。類似的有白匪、白區等[5][6]。
Remove ads
起源和演進
傳播學研究者方可成認為,該詞最早出現於人人網使用者、右派自由意志主義者和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李碩」發表的文章《西方白左和中國愛國科學家的偽道德》,批評西方同情共產黨中國的左派人士(舉的例子是喬姆斯基和陽早寒春夫婦),主要指的是經濟和政治思想的左派[5][7][a]。之後經過演化和概念變形,至今其「左」僅指社會議題上之左右派,已與經濟思想的左右派無關。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白左」開始被中國網友廣泛使用[8]。
中國大陸政治學者張晨辰總結了中國網路上對「白左」的定義,張晨辰認為「白左」指的是喜歡關心深度問題,而對現實社會中的問題毫無概念的西方人:「他們是崇尚政治正確的虛偽人道主義者,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道德優越感;自認關心女權卻又能容忍伊斯蘭那種最踐踏女權的價值觀,覺得這叫文化多元。他們信仰的福利國家只能讓搭便車的懶人受益。」[8][9]
Remove ads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使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網際網路上,觀察到了一些與西方右派民粹主義相同的民族主義敘事,如認為引進移民將導致多數民族被取代、反精英主義、反主流媒體情緒、身分認同主義、民族復興、本土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實用主義[12][13]。作為一種關鍵的修辭手段,這些思想被「白左」這一術語相互聯絡在一起。[13]傾向民族主義敘事的中國網友採用了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干預煽動了敘利亞內戰的說法,並因而指責西方國家在難民問題上是虛偽的。[13][14]
隨著川普於2015年宣布參選美國總統,中國更多的民族主義者和自由派受到了川普右派選舉策略的吸引[15][13]。對於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來說,川普的民粹主義和反移民運動吸引了他們,儘管這種吸引也被認為更多地是對美國自由主義,甚至是自由民主制本身的反對[16];而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由派來說,川普對中強硬的態度和保守主義立場吸引了他們。支援川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由派援引了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等事件作為對美國左派的整體批判,並認為美國的左派也會導致這些事情在美國發生——他們將移除聯盟國紀念碑類比為破四舊,「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類比為紅衛兵,#MeToo運動類比為大字報和批鬥,這使得他們得出了「白左」正在摧毀美國的結論[15][17]。對美國右派民粹主義的支援也被視為中國實用主義的結果[15][18]:對於民族主義者來說,這個詞的使用伴隨著中國崛起和競爭意識的表達[19];對於自由派知識分子來說,對「白左」的批判和對川普的讚美代表著他們的非民族主義情緒和親市場情緒[15]。
Remove ads
海外影響
該詞在德國受到關注,被反對者用來批評中右派基督教民主主義領導人安格拉·梅克爾的移民政策。[20][21]之後開始被西方媒體注意和報導[22]。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