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貴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貴人(1730年—1803年),柏氏,後作柏佳氏。蘇州平民柏士彩之庶女。初為漢族民籍出身,後為正黃旗包衣第四參領第一旗鼓佐領下人。清朝乾隆帝之貴人,乾隆帝怡嬪的親妹妹[1]。
生平
雍正八年六月十七日出生[2]。
乾隆七年,柏氏的家族奉旨入旗,入正黃旗通源佐領下。同年十二月,柏氏隨父母兄弟等人遷居北京。
乾隆十年進宮[3],應以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的身份,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其後可能被送到內廷主位下學規矩,稱為「學規矩女子」[註 1],惟暫未見相關記錄。
乾隆十三年正月,已封為柏常在,具體晉封時間不詳[4],內廷賞賜的記錄也稱其為白常在[5]。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年十二月,居常在之位長達四十多年的柏氏才象徵性地晉為白貴人[6]。
家族
乾隆初年,安寧接任蘇州織造之初,已聞知柏家在蘇州居住,著人密訪,當時柏家安分謹慎,不敢多事[7][8]。乾隆六年四月初十日,乾隆帝下旨讓柏氏的父母前往北京看望怡嬪,後來因柏士彩年已六十九歲,令其夫婦長途往返不可無親人扶侍,而且柏士彩次子併女俱幼,無人照看,所以最後允許怡嬪的父母、兄弟姐妹、兄嫂侄女等八人經水路赴京[7][9]。同年十月,柏士彩等返回蘇州。安寧在蘇州購買三十間住房,外面門戶局面俱從卑小,供其家十七、八人生活,每月再給二十兩的盤纏銀;安寧命人偷偷在柏家附近查訪,發現柏家與人發生口角後,把怡嬪的兄弟喚進內署,嚴行申飭,安寧擔心柏永吉心志未定,在外邊交遊蕩廢、倚恃內庭,而安排他進滸墅關幫管賬目,並給以衣帽銀兩,除非家中有事,否則不許擅自出署、請假[7][10]。乾隆七年,柏家奉旨入旗,入正黃旗包衣第四參領第一旗鼓佐領[7]。同年十二月,安寧將柏士彩等十一名親丁,以及九名僕人男婦送到北京;柏永吉、柏永慶每人給予披甲三兩錢糧米石,賞給住房六十一間,地七頃,每年得租銀二百二十兩,取租房二十八間,每月得租銀十兩[7][11]。
- 父:柏士彩,蘇州人,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病故。
- 嫡母:范氏,乾隆二十四年二月病故。乾隆八年五月十一日,范氏乘轎探親,路經吳縣直街地方,范氏的轎夫碰撞到賣米糕窮民沈四的幼孩,幼孩之母金氏與轎夫口角,還與范氏撕扭,范氏一時忿氣,以沈氏夫妻毆搶為由向知縣姜順蛟提出捉捕他們,但是姜順蛟差人勸范氏回家代為查究。柏士彩又往告安寧,安寧即差人諭吳縣嚴查,吳縣當日拘訊沈四,沈四因不能拘束妻子而被重責三十板,並押令沈四夫婦與柏士彩家服罪。柏士彩續告范氏遺失金簪二枝和珠子四棵,要求將沈四收監。安寧等差人接柏士彩到署反復開導,柏士彩方允寢息[13]。事後,乾隆帝不加罪譴,但要求柏家馬上回京[14]。范氏舊日虛症發作,難以起身,圖拉不時差人看問,送其參藥調理,漸已痊癒,柏士彩和范氏在八月十二日由水路起身回京。
- 生母:妾張氏,乾隆五十四年八月病故。
- 兄弟:柏永吉,原為監生,曾任造辦處郎中兼佐領等職;柏永慶,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舉人[15],後改名柏台,原任山東平原縣知縣;柏永瑞,曾在嘉慶年間任山西陽曲縣典吏。
- 姐妹:除長姐怡嬪外,柏士彩次女、三女曾於乾隆六年入京,白貴人應為其中一人。
- 侄子:柏華寶,原任山西試用理問;柏華倫、柏華封,均為披甲人;柏華山、柏華玉、柏華書、柏華詩、柏華文,均為閒散。
- 侄孫:克升額、克蒙額、成裕、成善、利格、成德,均為閒散。
Remove ads
影視作品
- 電視劇
年份 | 劇名 | 演員 | 劇中姓名 | 劇中稱謂 |
2018 | 如懿傳 | 黃露露 | 白氏 | 白常在 |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