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法語:[a.ʁis.tid bʁi.jɑ̃];1862年3月28日—1932年3月7日),法國政治家。1901年擔任法國社會黨總書記。1902~1932年為眾議員。1909~1929年當過十一次法國總理,1906~1932年擔任內閣職務26次。他為國際合作、國際聯盟和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使他在1926年與斯特來斯曼共獲諾貝爾和平獎。1927年,白里安在擔任外交部長期間,和美國國務卿凱洛格一起發起訂立巴黎非戰公約,又被稱為「白里安-凱洛格公約」。
Remove ads
生平
白里安出生於大西洋盧瓦爾省南特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就讀於南特的公立中學,1877年在學校里和儒勒·凡爾納結識,並成為好友。[1]他在大學學法律時即參加左派活動,為無政府主義報刊《人民報》(Le Peuple)、《路燈報》(Lanterne)和《小共和國報》撰寫文章,並負責主編《路燈報》一段時間。1904年與讓·饒勒斯一起創辦《人道報》。
1889年、1893年和1898年白里安三次競選眾議員失敗。1901年擔任法國社會黨總書記。1902年作為盧瓦爾省代表當選眾議員,此後連任議員直至逝世。
1905年白里安在起草政教分離法的委員會中發表題為《政教分離》的報告書,由於這一成就,1906年3月被任命為公共教育和文化部長。在喬治·克列孟梭的第一屆內閣(1906—1909)中擔任教育部長,1909年7月—1910年11月任總理。1915年10月勒內·維維亞尼內閣倒台後再任總理,兼掌外交。1916年12月他組建他的第6屆內閣,但由於巴爾幹戰役失敗,被迫辭職(1917年3月)。其後3年內很少參與公共事務,但為國際聯盟及其集體安全概念辯護。
1921年1月白里安復任總理,又因外交失敗而於1922年1月12日辭職。1925年4月在保羅·潘勒韋政府中任外交部長,此後14屆政府他連續擔任此職,其中4屆任總理。在此期間,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簽訂《洛迦諾條約》(1925年)和《凱洛格—白里安公約》(1928年8月27日)。1930年12月他公開主張成立歐洲聯邦,這在當時是頗為大膽的舉動。在競選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失敗後,最終於1932年1月退休,兩個月後逝世。
Remove ads
參考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