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愚人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愚人船》(英語:Ship of Fools)是一部在1965年上映的電影,電影背景設定在1933年一艘從墨西哥航往德國遠洋客輪上。這是費雯·麗演出的最後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但敗給了《音樂之聲》。

快速預覽 愚人船Ship of Fools,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劇情

1933年,一群乘客從墨西哥韋拉克魯斯乘坐郵輪,前往德國布萊梅港,此外還有600名工人乘坐統艙,被驅逐出古巴返回西班牙,以及一群不那麼有異國情調的演藝人員,對他們來說,航程只是一份工作。有些人很高興即將開赴不斷崛起的納粹德國,有些人則很擔心,而其他人似乎對其潛在的危險無動於衷。

船上的醫生舒曼對一名來自古巴的伯爵夫人特別感興趣。她吸毒成癮,正被送往西班牙特內里費島的監獄。舒曼有著一種反抗壓迫的決心,體現在他認為統艙里的人也是人而不是動物。醫生本人有心臟病,他對伯爵夫人的同情很快就會變成愛情。

每天晚上都有幾名乘客會被邀請在船長的餐桌上用餐。在那裡,一名名叫里貝爾的德國商人大聲咆哮反對猶太人,有人被逗樂了,有人卻感覺受到了冒犯。里貝爾雖然已經結婚,卻開始與一個豐滿的金髮女郎利齊在船上發展關係。同樣被邀請的猶太人洛文塔爾轉而與一個名叫格洛肯的侏儒一起吃飯,並且他們兩個因為都遭到排除而產生了一種很特殊的關係。當里伯得知一名名叫弗雷塔格的乘客的妻子是猶太人時,弗雷塔格吃驚地發現自己被排除在外了。

船上的其他人包括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大衛和珍妮——大衛對於在繪畫方面從來沒有成功過而感到不滿,導致他們發生了口角;為了在巴黎再次感受青春,一位離婚女子瑪麗·特雷德韋爾又喝酒又和別人調情;比爾·特尼以前是一名棒球運動員,他的職業生涯從未有過起色;所有這些人構成了整個世界在船上的一個縮影。

這艘船將工人們和伯爵夫人送到西班牙。這艘船抵達德國後,乘客們離開了,納粹接管了該船。

Remove ads

演員

  • 費雯·麗 飾 瑪麗·特雷德韋爾
  • 侯塞·法拉 飾 齊格弗里德·里伯
  • 李·馬文 飾 比爾·特尼
  • 西蒙·仙諾 飾 伯爵夫人
  • 奧斯卡·威內爾 飾 威廉·「威利」·舒曼醫生
  • 伊莉莎白·阿什利 飾 珍妮·布朗
  • 喬治·席格 飾 大衛·史考特
  • 喬斯·格雷科 飾 佩佩
  • 麥可·鄧恩 飾 卡爾·格羅肯
  • 查爾斯·科爾溫 飾 蒂勒船長
  • 海因茨·呂曼 飾 朱利葉斯·洛文塔爾
  • 萊拉·斯卡拉 飾 胡滕太太
  • 巴爾巴拉·盧納 飾 安帕羅
  • 克里斯蒂亞娜·施米特默 飾 利齊·斯波肯基耶凱爾
  • 阿爾夫·克林 飾 弗萊塔克
  • 沃納·克倫佩勒 飾 許布納中尉
  • 約翰·文格拉夫 飾 伯爵
  • 奧爾加·法比安 飾 施密特夫人
  • 吉拉·戈蘭 飾 艾爾莎
  • 奧斯卡·貝雷吉 飾 盧茨
  • 斯坦利·亞當斯 飾 胡滕
  • 卡倫·維恩 飾 盧茨夫人
  • 查爾斯·德·弗里斯 飾 約翰
  • 莉迪亞·托雷亞 飾 帕斯托拉
  • 亨利·卡爾文 飾 胖子
  • 戴維·雷納 飾 木雕藝人

製作

凱薩琳·阿內·波特的小說於1962年出版。[2]小說是根據她1931年從韋拉克魯斯到德國的海上航行的回憶而完成的,耗時20年完成。[3]

製片人大衛·O·賽茲尼克想購買電影拍攝版權,但擁有該版權的聯美要價40萬美元。艾比·曼將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史丹利·克藍馬最終買下了版權,計劃讓費雯·麗主演,但最初並未意識到她不太好的健康狀況。電影製作完成後,她回憶起她在決定演這個困難角色時的勇氣,「她病了,還有繼續下去的勇氣,拍電影的勇氣——幾乎令人難以置信。」[3]儘管西蒙·仙諾李·馬文都表示同情和理解,但她的表現卻仍帶有偏執的色彩,終導致與其他演員的關係破裂。[4]有一次,她用釘鞋重重地打馬文,給他臉上留下一道疤痕。[5]拍攝時,曼據說為所有演員搞了一個派對,但吉拉·戈蘭被忽略了,因為曼不太滿意她的表演[6]

反響

雖然受到廣泛讚譽並且受到觀眾歡迎,但是《愚人船》也被一些評論家看作是在海上發生的《大飯店》故事。《大飯店》這部1932年的電影經常被人模仿。亦有評價認為其「囉嗦又誇張」,儘管演員的表演受到普遍讚揚。[7]

紐約時報》的柏斯利‧克勞瑟認為,「史丹利·克藍馬拍攝了一部強有力的諷刺意味的電影……克雷默先生和編劇艾比·曼通過對小說的專業的壓縮,對《愚人船》中人類的活動進行了豐富的反思,對人際的愛與恨進行了微妙的編排,使我們不能像以前的任何一部電影一樣來評價它。它在主題的突顯上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他還特別強調了奧斯卡·威內爾的表演。[8]綜藝》指出,「導演兼製片史丹利·克藍馬和編劇艾比·曼在一部吸引智力和情感的電影中提煉出了凱薩琳·阿內·波特龐大小說的精髓。」[9]這部電影在西班牙被禁播,因為它觸及了社會問題。[10]

獎項和榮譽

這部電影獲得六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包括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威內爾)、最佳男配角獎麥可·鄧恩)、最佳女主角獎茜蒙·仙諾)、最佳服裝設計獎比爾·托馬斯)、最佳影片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1]它還贏得了兩項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藝術指導獎勞勃·克拉特沃西約瑟夫·基什),以及最佳攝影獎歐內斯特·拉茲羅)。費雯·麗憑藉她的表演贏得了法國水晶之星(法語:Étoiles de cristal)。[12]馬文贏得了1966年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男演員獎,而威內爾得了196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13]此外,本片主配角還獲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金球獎提名。[13]

這部電影在美國電影學會的下列名單中得到認可:

發行媒介

這部電影是在VHS(家用錄影系統)、laserdisc(雷射影碟)和DVD上發行的。它的獨立DVD有一個1.33:1的滿屏版,沒有花絮。[15]此版本目前已絕版。後來索尼影業家庭娛樂公司以寬銀幕版本重新發行,並有來自史丹利·克藍馬的花絮。這部電影目前以經濟實惠的雙碟四片DVD影集提供給公眾,由索尼授權給米爾克里克娛樂公司。所有四部電影都以其原始的縱橫比呈現。這部電影已經由米爾克里克以藍光發行。[1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