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皇明資治通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皇明資治通紀》又名《皇明歷朝資治通紀》、《皇明通紀》,或簡稱《通紀》,[1]編年體史書,共四十二卷,明朝陳建著。

《皇明資治通紀》分前、後兩編,前編題為《皇明啟運錄》,自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至洪武三十一年。《皇明啟運錄》刊刻後,好友黃佐又勸其續纂後編,即《革朝靖難紀》,自洪武三十一年始,訖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2]陳建再將前後兩編同時刻版,總題為《皇明歷朝資治通紀》,是明代第一部私修編年體史書。更是明朝士子科舉考試時務策最重要的參考書,因此撰續《通紀》者甚多。[3]

岳元聲即重新刪訂此書,增補嘉靖元年至隆慶六年之事,撰成《皇明資治續紀》三十卷。清人馬晉允再補充天啟年間事,全書為二十四卷,題為《皇明通紀輯要》,成書在清朝初年。《通紀》及其續補版本眾多,沈國元江旭奇卜大有董其昌高汝栻[4]陳龍可、馬晉允等人皆曾補修此書。《通紀》「流傳宇內,人各操觚,遂成一時風氣。」[5]

Remove ads

流傳

《皇明資治通紀》是根據吳朴的《龍飛紀略》基礎上改寫而成的。陳建對《龍飛紀略》並不滿意,於是增刪添補,編成《皇明啟運錄》,此書甫出版即廣泛流傳,被視為「海內宗寶」。很快傳入朝鮮,君臣皆閱讀《皇明通紀》,宣祖、肅宗、英祖等朝鮮國王經筵之時,專門與朝臣討論其內容,後來諸續編本也相繼傳入。朝鮮英祖國王(1724—1776年在位)曾命大臣將其刪改,編成朝鮮版的《皇明通紀輯要》。[6]隆慶五年(1571年)9月,工科給事中李貴和上疏稱《皇明資治通紀》一書「熒惑聽眾,若不早加禁絕,恐將來以訛傳訛,為國是之累非淺也。」於是朝廷列為禁毀書。[7]明清兩朝皆曾禁毀此書,但「海內盛行,雖禁亦不泯矣」。[8]台灣國家圖書館藏有「東莞陳氏家刻本」是目前所知最正宗的《通紀》原刻本。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