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埃爾-讓·德·貝朗瑞

法国诗人(1780-185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埃尔-让·德·贝朗瑞
Remove ads

皮埃爾-讓·德·貝朗瑞[1](法語:Pierre-Jean de Béranger發音:[pjɛʁ ʒɑ̃ beʁɑ̃ʒe] ;1780年8月19日—1857年7月16日),是十九世紀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

快速預覽 皮埃爾-讓·德·貝朗瑞, 出生 ...

生平

早年經歷

1780年8月19日上午6點出生於巴黎蒙托格伊路祖父的裁縫閣樓里[2]。他的父親是佩羅訥附近弗拉米庫爾村的一位平民,但以貴族自命,在姓氏中使用了「德」[3]

小時候的貝朗瑞害羞且病弱,但手很靈巧,學會了雕刻櫻桃石。他被送去巴黎郊區的Faubourg Saint-Antoine上學,在那裡看到了攻占巴士底獄的情景,後來他把印象寫在《七月十四日》這首詩中[4]貝朗瑞的父親當時已是一位商業代表,但保皇傾向使貝朗瑞的父親在法國大革命中躲藏起來,而貝朗瑞被送到在索姆省佩羅訥開家庭旅館的姑媽處居住[5]貝朗瑞受姑媽影響,接受了共和國的理念,並因為目睹第一次反法聯盟中對瓦朗謝訥的圍困,他也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感。

貝朗瑞開始對革命歌曲產生強烈愛好,經常發表激進的演說。十四歲時他進入印刷廠當排字工人,1796年他離開印刷工坊,來到巴黎在他父親的錢莊中擔任助理[6]。兩年後錢莊破產,貝朗瑞發現自己的經濟也陷入窘境,雖然有了更多的詩歌創作的時間,他在歌謠《閣樓》[7][8]和《我的外套》創作於這一時期[9]。這一階段,貝朗瑞嘗試了各種詩歌形式,但同時自己也已陷入窮困之中,多虧好友Judith Frere的幫助和支持才勉強維生。

Remove ads

成功與入獄

Thumb
《閣樓》的插圖

絕望中的貝朗瑞給呂西安·波拿巴寫了一封信,寄去了幾篇詩作。呂西安·波拿巴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給他轉去1000法郎。五年之後,波拿巴又為他爭取到了法國大學的職位,貝朗瑞的生活得以穩定。他開始專門致力於歌謠的創作,因為這種詩歌可以配曲,在民間傳唱。巴黎戰役和滑鐵盧戰役的失利讓貝朗瑞感到痛苦,也給他的詩歌創作以新的動力和方向。在波旁王朝復辟之後,他曾猛烈抨擊君主專制[5]

1821年貝朗瑞的第二部詩集出版,詩集廣受歡迎,但也受到當局查禁。他被罰款500法郎,關入聖佩拉熱監獄三個月,但實際上他在監獄中的生活要比在外面的生活還要舒適一些,他可以繼續寫作。1823年他寫了《新命令》,反對波旁王朝入侵西班牙。1828年,他的第四部詩集出版,遭到更嚴厲的處罰。被罰款1100法郎,被關入拉福斯監獄九個月。

出獄後的貝朗瑞達到了聲望的頂峰,反對派會聽從和尊重他的建議,他的公平、對自由演講的熱愛,友好、謙遜而沒有個人野心,對年輕人的同情,都讓他贏得了平民的擁護。[10]1831年,貝朗瑞在《歌曲復興》中表達了對七月王朝的失望,之後逐漸轉變為空想社會主義的追隨者[6]

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後,貝朗瑞被高票選入制憲議會,但他自己並不情願,不久就辭職,退出政治生活[11]。1857年逝世,被埋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注釋

參考文獻

中文譯本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