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蓋勒哈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蓋勒哈特(阿拉伯語:قلهات,羅馬化:Qalhāt)[1]是阿曼東南省蘇爾州的一個村鎮,亦作卡爾哈特[2]、溝爾漢[3]。其村落位於希勒姆干河(阿拉伯語:وادي حلم,Wādī Ḩilm)西北側;古城遺址位於希勒姆干河東南側。
Remove ads
名稱
南宋《諸蕃志》謂之伽力吉。元代《不阿里神道碑銘》謂之哈剌哈底(不阿里祖籍在蓋勒哈特)。《大德南海志》謂之加剌都,《廣輿圖》謂之加剌禿,對應馬可·波羅所述的Calatu。明代《鄭和航海圖》謂之加剌哈。
歷史
蓋勒哈特歷史悠久,11世紀就成為波斯灣地區重要城市。13世紀,在忽里模子埃米爾馬哈茂德(Maḥmūd al-Qalhātī)的統治下,蓋勒哈特進入繁盛時期。馬哈茂德死後,繼任王子努斯拉特(Sayf al-Dīn Nuṣrat)被其兄弟馬蘇德(Masʿūd)刺殺。效忠於馬哈茂德與努斯拉特父子的土耳其馬木魯克巴哈丁·阿亞茲(Bahāʾ al-Dīn Ayāz)時任蓋勒哈特首領;他為了給努斯拉特王子報仇,推翻了馬蘇德的統治,成為忽里模子的新埃米爾。登基後,阿亞茲常來回於忽里模子和蓋勒哈特兩城之間;當他不在蓋勒哈特時,其王妃比比瑪麗亞姆(Bībī Maryam)負責掌管蓋勒哈特。從此,蓋勒哈特成為忽里模子的陪都以及印度洋地區的重要港口。從13世紀到15世紀,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和鄭和先後到訪蓋勒哈特。15世紀,蓋勒哈特的港口地位逐漸被馬斯喀特取代。15世紀後期,忽里模子和蓋勒哈特經歷了地震。趁著當地人災後重建,葡萄牙人於1508年攻占蓋勒哈特,將其洗劫一空並燒毀殆盡。至16世紀末,蓋勒哈特古城幾乎完全成為廢墟。如今唯一稍微完整的建築是比比瑪麗亞姆陵墓。[4][5]
Remove ads
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