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盤古大陸
古代超大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盤古大陸(Pangaea 或 Pangea[1];Παγγαία),又稱泛大陸,是地球地質史上於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初期(約3.35億至1.75億年前)存在的超大陸,為迄今地質記錄中最後形成的超大陸,亦是首個被地質學家完整重建的古代陸塊[2]。
![]() |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約3.35億年前(石炭紀),早期陸塊岡瓦納大陸、歐美大陸(Euramerica)及西伯利亞地塊通過板塊聚合形成盤古大陸[3]。其名稱由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於1912年創建,語源為古希臘語「πᾶν」(全部)與「γαῖα」(陸地,源於大地女神蓋婭)。中文譯名「盤古大陸」屬音意兼譯,但與中國神話人物盤古無直接關聯。
盤古大陸呈C形分佈,主體橫跨地球南北極區[3],其外圍被單一海洋泛大洋(Panthalassa,現今太平洋前身)環繞,內側則存在由古特提斯洋演化的特提斯洋(Tethys Ocean)。現代地中海與黑海被視為特提斯洋的殘餘海盆。大陸內部因極端大陸性氣候形成廣袤荒漠,地質記錄顯示該時期陸相紅色層沉積廣泛發育。
羅迪尼亞大陸解體形成了岡瓦納大陸(又分為包括澳大利亞洲與南極洲克拉通的東岡瓦納大陸與包括南美洲和非洲的西岡瓦納大陸)以及勞亞大陸,以及單獨的西伯利亞地塊、波羅的地塊等。在泥盆紀時,由於大陸間彼此的碰撞,約在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地球上的陸地又相連在一起,此時相當於地質時代的二疊紀。盤古大陸約於2億年前(三疊紀末至侏羅紀初)開始分裂,此過程與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時段重疊[3]。
Remove ads
分裂
盤古大陸經過三個階段的分裂,形成現今大陸的分布情形:
- 第一階段:距今2億3000萬年前的三疊紀中期,盤古大陸西岸開始分裂形成現今的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距今1億7500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裂縫加大開始形成北大西洋南部,盤古大陸重新分裂成僅有一小塊陸橋連接的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
- 第二階段:距今1億5000萬~1億4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岡瓦那大陸分裂成五塊,分別是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陸、南極洲和澳大利亞洲。在白堊紀中期南美洲和非洲之間的距離加大形成了南大西洋,同時印度次大陸離開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向北漂移,印度洋開始形成。
- 第三階段:距今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勞亞大陸分裂成為北美洲、格林蘭島和歐亞大陸,北大西洋徹底形成。同時澳大利亞與南極洲分離開始向北漂移。在距今35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相撞,特提斯洋消失,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在內的亞洲高山區開始形成。在漸新世,南美洲最終與南極洲分離並漂向北美洲;這也使得南極繞極流得以暢通無阻,最終使南極大陸的溫度急劇下降。
Remove ads
重組
由於板塊運動不斷地進行,地質學家預測大陸將會再度形成一個超大陸,這個超大陸被稱為終極盤古大陸(Pangea Ultima 或 Pangea Proxima),預測在二億五千萬年後形成。
-
盤古大陸分解動態示意圖
-
北美、南美、非、歐四洲,可互相接和在一起
概念的由來
存在的證據
形成
生命
裂痕和分裂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