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城東里的池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又名蘭池、史雲湖,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城東里,1927年由盧纘祥建設盧纘祥故宅時作為文人聚會處,2004年盧家後代變賣後原要填平,遭地方反對,今列縣定古蹟。
歷史

盧纘祥故宅池塘前的台2線昔日為頭圍港港道[1]。依1896年日軍地圖,該池塘原先標記為標示田地符號的窪地,可能為水田[2]。之後盧家在1910年代取得池塘[3],在此栽種菱角與養魚[4]。
1925年,盧纘祥祖母盧陳阿定以30甲水田的價錢建造洋宅[4]。宅邸前的池塘興建丁字狀木橋,以相連水池的兩座涼亭[5]。1927年池塘整治落成取名「蘭池」後,該年端午節,盧纘祥邀鄭騰輝、吳祥煇、陳書、莊鱉等登瀛吟社文人聚集蘭池,以〈蘭池魚躍〉為題寫詩[6]。盧纘祥兒子盧潮衡回憶說,每年端午詩人節,父親總和詩友在池上泛舟網魚,並在涼亭煮魚吟詩[4]。
〈蘭池魚躍〉
莊鱉
新築蘭池壯大觀;移情豈計養魚難;
我來卻喜憑軒望;
已作飛騰變化看;
「
」
《昭和丁卯年擊鉢吟錄》
1970年代,邱金魚任職頭城鎮長期間,將蘭池作為對外開放的公園[3]。1971年,地方以盧纘祥的字「史雲」,將池塘改名為「史雲湖」[7]。該年,史雲湖依都市計畫劃定為住宅區[8],佔地4238平方公尺[1]。
Remove ads

盧逸峰因祖父盧纘祥任縣長時的政治聲望,28歲就擔任省議員,並投入營建業[9]。為籌立盧氏建設公司,盧家以盧宅、史雲湖為擔保品,向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大稻埕支庫抵押貸款新台幣2億5千萬元[10]。1995年6月17日,盧逸峰在省政總質詢承認,他因延滯繳息,自己與保證人的不動產都遭假扣押[9]。1997年12月19日,盧逸峰至縣府找縣長游錫堃會談後,縣府同意史雲湖可改興建大樓[11]。
2004年5月,陳正松等人集資新台幣1.9億元購得盧宅、史雲湖[12]。他們計畫在此興建7間透天連棟店面[13]。當地人康保瑜發起保護史雲湖的陳情,去各家連署[2]。2006年8月28日,因頭城文化發展協會、城東里里長游錫財主張此池塘為頭圍港舊址,宜蘭縣古蹟審查委員會勘查會勘,決定先將史雲湖暫列為遺址[1]。因暫列為遺址的部分只侷限於池塘腹地,於是地主31日先將東北角的老榕樹砍除,僅存西北角的老榕樹[14]。
後來,地主自費委託專家調查,發現頭城慶元宮前方才是頭圍港遺址,據此要求解除列管,回歸住宅區使用[15]。2009年2月27日,歷史空間指定登錄現勘及審查會上,審查委員建議史雲湖解除列冊[8]。
2009年5月16日,地主以挖土機將史雲湖填土[15]。18日,城東里長游錫財與居民舉白布條抗議填土[8][15]。19日,地主陳正松到縣議會陳情,指控部分特定人士「假藉維護古蹟之名,圖謀私人土地之利」[16]。20日,城東里長游錫財以頭城文化發展協會名義,前往縣府文化局陳情,要求縣府重審列入遺址[17]。25日,縣長呂國華表示,縣府決定向文建會爭取補助買下史雲湖[18]。27日,因填土作業遭警方阻止,陳正松動用9輛砂石車開進縣政府抗議[19][20]。

2009年11月27日,縣府指定史雲湖暫定古蹟已屆滿6個月,但未通知所有權人,因此失去暫定古蹟效力[21]。次年1月30日,地主想拆除涼亭底座時,遭文化局長宋隆全到場制止[22]。為保住史雲湖,宋隆全連兩晚上在史雲湖守夜 [23]。

2010年2月4日,通過史雲湖改為縣定古蹟[21]。指定古蹟的理由為池塘為盧宅古蹟不可分割部分,尚有涼亭基座留存為證,且池塘與當時頭城鎮十三行、頭城老街發展脈絡密不可分,並是附近居民遊憩休閒、洗衣、曬麵等使用,是地方之集體記憶,而具有古蹟價值[24]。
2012年4月10日,地主代表陳正松和縣長林聰賢簽下同意接受容積移轉協議書,讓史雲湖成為宜蘭縣古蹟容積移轉的首例[12][13]。7月5日,縣長林聰賢表揚文化局代理局長宋隆全[23]。
2014年8月26日,縣府開始挖除史雲湖回填土[25]。
2025年5月16日,面對縣議員賴良洲爭取史雲湖復舊,宜縣文化局長黃伴書回應已於4月30日提案向中央爭取[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