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目的王國
哲學理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目的王國(德語:Reich der Zwecke),是康德的定言令式理論一部分[1]。這個理論經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義務倫理學相提並論。[2]
為了論證定言令式的普遍化,康德在道德形上學基礎(4:439)中,提出了一個王國。這個王國以定言令式為基礎,提倡所有人都為最終目的,而不會把人視為手段,這個王國就是目的王國。[3][4]
定言令式
定言令式,德國哲學家康德在《道德形上學的基礎》中提出的哲學概念。[5]
- 第一形式:只依據那些你可以同時願意它成為普遍法則的準則行動。
- 第二形式:行動時對待人類的方式是,不論是自己或任何一個他人,絕對不能當成只是手段,而永遠要同時當成是目的。
- 第三形式:因此,每一個理性存在者都必須通過他的準則表現出來,他總是作為一個普遍領域的立法者。[6]
概述
目的王國是一種烏托邦,源自於康德的定言令式理論。目的王國由理性存在者組成,康德將其定義為能夠進行道德判斷(他的定義可擴展到其他領域)的人,他們必須按照普遍法則來行事。並從這個角度來判斷自己的行為。[7]
目的王國,翻譯為「Kingdom of Ends」,德語單詞為「Reich」,亦可翻譯為「realm」[8]。康德用它來表示「理性存在者在普遍法則下的系統」。由定言令式建立的普遍法則可用來評估個人行為的價值。當王國中所有人都按照定言令式來生活時——每個人都會將所有人視為最終目的,而不是把人視作實現目標的手段。[9]
只要人們服從普遍法則,他就屬於目的王國。理性存在者在制定法則時將自己視為立法者,在服從法則時則將自己視為普通市民。因此,道德行為是出於對目的王國所有普遍法則的尊重。如此下來,每個人都擁有尊嚴。[10]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