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省辦高中(職),縣市辦初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54年8月頒布之〈減輕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實施方案〉即已明示省辦高中(職),縣市辦初中此一原則。翌年9月,教育部在〈發展初級中等學校方案〉,含制定分年增校計畫等,正式確立「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規定新設之中等學校以省辦高級縣市辦初級為原則,目的在提高初中就讀率及降低學生參加初中、高中聯招的競爭壓力。由於當時高中、初中競爭激烈,臺灣省各縣市不但有省立高中附設初中部,也有縣市政府自行設立的完全中學,且整體而言省校之師資、設備優於縣市校,因而學生多以省立學校為首選,無法達到標準者,方選擇縣市立學校。臺灣省教育廳有鑑於此,盼透過省專辦高中職,縣市專辦初中職的方式,讓學生不再因為學校隸屬機關高低,造成學校志願排序的升學壓力。該政策先在1956學年度於試辦免試升初中的新竹縣實施,之後教育廳在1961學年度於臺北市及臺南市實行。1962年苗栗縣與高雄市跟進。
但就在該政策試辦期間,教育廳在地方不斷要求增設高中的要求下,於1964年3月22日頒布《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暫行標準》,允許成立滿三年以上、成績足為鄰近初中楷模且獲地方佳評之公私立初中設高中部,理由為「為使高中教育在質的方面予以提高」。但此說法論理上頗有問題,且與「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矛盾。
而後臺灣預備延長國民教育由六年變成九年,因此本政策變更為省辦高中,縣市辦國中的政策。1967年9月4日,臺灣省教育廳「府財教二字第七二四五三號令」頒佈《臺灣省各縣市擬訂九年國民教育實施計畫作業要點》,調查各縣市處理所轄縣市立中學高中部及學生處理方式。隨後在1967年12月5日,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府財教二字第九六二三八號令」核定《縣市立中學高中班級及縣市立職業學校處理辦法》,陸續將省立學校初中部逐年結束,各縣市立中學高中部學生移轉由省立學校續辦。自此臺灣中等教育,國民中學由縣市政府負責,高級中學由臺灣省政府負責。整個方案由1967學年度起開始調整,至1969學年完成學生移轉。
該政策一直持續至1990年代,隨著省立學校移交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管轄,加上1992年臺北市將大同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但其他縣市(高雄市除外)礙於該政策未能比照辦理,1995年教育部因前一年六月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之決議研擬試辦完全中學,臺北縣率先於同年試辦,比教育部預定之年份提早一年,本政策提前終結。
Remove ads
省辦高中縣市辦國中列表
根據《臺灣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省接辦縣市立中學高中班級計畫》與《臺灣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省接辦縣市立職業學校計畫》規定,各省中初中部、各縣市中學高中部、各縣市職業學校學生之安置原則如下:
- 省立中學初中部自[民國]五十七學年起一律停止招生,逐年結束。
- 縣市立中學高中部學生於五十七學年一次移交給省辦,為提升國民中學教育品質,並減輕縣市政府經費負擔,縣市立中學一律改制為國民中學,依據下列方式處理:
- 當地有省中者,併入省中。
- 當地有省立職校,併入後改為綜合高中。
- 當地有縣市立職校,併入後升格改制為省立綜合高中。
- 不合前三項者,由地方提供校地新設立省中或省中分部。
- 省中初中分部改為縣市立國民中學,必要時得作為省中疏散使用。
- 人事安排原則如下:
- 省中初中老師能擔任高中課程老師者留任,其餘介聘至縣市立國中。
- 縣市立高中部老師以留校任教為原則,但支領高中薪資。
- 縣市立中學教官與護理老師由教育廳安排介聘至高中職。
- 省中初中部主任資格符合者,優先擔任原址新設立國中校長。
- 財產轉移原則如下:
- 整個學校改隸屬者,全部動產不動產無條件移轉。
- 省中初中部結束後之教學設備,移轉給縣市立國中使用。
- 縣市立職校處理原則如下:
- 由省政府負擔改制為省立高職之用人費、辦公費與實習材料費,由補助各縣市經費中調度支應。
- 縣市立職校於五十七學年一次改制為省立學校,該縣市校數較多者,可分二、三年改制完成。
- 縣市立職校初職與五年制自五十七學年度起停止招生。
- 必要時升格之縣市立職校得改為綜合性職校或綜合高中。
Remove ads
根據上述原則,各縣市立中學高中部處理情形如下:
- 併入當時省中有十八校,共計一三四班。
- 併入職校有四校,共計三二班。
- 於五十七學年度新設置省立高中十所,高中分部一所,接辦十一校高中班級九十八班。各縣市立中學處理情形列表如下:
1956-62年先行實施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試辦學校[1]如下:
1968年配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制學校如下:
Remove ads
根據上述原則,各縣市立職業學校處理情形如下:
- 五十七學年度改制為省立職校有二十七所(其中五所設有職校補校)。
- 五十七學年度起改為省立綜合高中[3]有五所。
- 五十七學年度改為該縣市國民中學有四所。
- 五十八學年度再處理者四所。各縣市立職業學校處理情形列表[4]如下:
Remove ads
參見
- 台灣國中教育
- 台灣高中教育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