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圍角 (選區)
香港荃灣區區議員選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圍角(英語:Shek Wai Kok,代號K17)是香港荃灣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2023年取消,末任區議員為新界社團聯會成員兼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
範圍
選區位於荃灣區東北部,由石圍角邨石蘭樓、石葵樓、石芳樓、石荷樓、石蓮樓與石桃樓(同邨之石菊樓及石翠樓屬象石選區),以及城門道近城門水塘一帶的和宜合村所組成。選區內以石圍角邨為主、人口最多,名稱亦從此而來。與其相連的選區有荃威、綠楊、象石、梨木樹東以及梨木樹西,並在大帽山與元朗區連接、在草山與大埔區及沙田區連接,是荃灣區議會最東及北的選區。投票站設於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
沿革
石圍角選區的前身是1991年區議會選舉中的石圍角及象山雙議席選區,當時由勵進會的楊福廣及港同盟的羅金成當選議員。而在1985年區議會選舉及1988年區議會選舉石圍角及象山選區則稱為荃灣東(北)雙議席選區,1982年區議會選舉則屬於荃灣東單議席選區。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制度,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石圍角選區由原有的雙議席石圍角及象山選區分拆而成,當時只包括石圍角邨石葵樓、石芳樓、石荷樓、石蓮樓與石桃樓,而石蘭樓、石菊樓及石翠樓則另劃至象山選區。
楊福廣自八十年代起與其家族活躍於荃灣政壇,一度與民主派在荃灣領軍的代表人物陳偉業分庭抗禮,全盛時期楊氏一家有三名荃灣區議員,視為該區一方勢力。
1994年區議會選舉,新分拆出的石圍角選區由創立全民(社會服務)聯線的石圍角及象山選區議員楊福廣,對決獲港同盟及匯點推薦的徐玉卿,結果楊福廣以七成得票連任。
1999年區議會選舉,加入自由黨的楊福廣以七百多票之差,打敗得到獲建制派支持的新界社團聯會兼公屋聯會成員文裕明而連任。
2003年區議會選舉,石蘭樓由象石選區劃入本選區;自由黨的楊福廣參選尋求連任,迎戰得到陳偉業支持的劉維鳳以及獲建制派支持的文裕明。由於文裕明上次選舉後留於本區發展,加上民主派改投劉維鳳,自由黨票源流失,導致楊福廣以千票差距(922票對1,969票)敗於文裕明,而劉維鳳得871票。
2007年區議會選舉,由公民黨派出莫子傑參選,結果文裕明以七成半得票成功當選連任。
2011年區議會選舉,城門道近城門水塘一帶的和宜合村由梨木樹東選區劃入本選區;文裕明在無對手下自動當選連任。
2015年區議會選舉,議席由文裕明與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民主陣線成員賴文輝爭奪,最後文以接近七成得票擊敗賴勝出連任。2016年,文裕明當選為公屋聯會主席。賴文輝則先後加入公民黨及民主黨,以便在區內繼續活躍。
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黨的賴文輝與公民黨曾經就出選問題爭執,最後以賴轉戰象石選區參選作結。今次由公民黨的廖浩雲參選石圍角選區,挑戰角逐連任的文裕明,結果文僅以220票之差成功保住議席。
值得一提的是,本選區是少數未曾落入過民主派手上的非鄉村地帶為主的選區,由1994年設立選區至2023年撤銷期間多年均一直由建制派人士把持。
Remove ads
歷屆議員
歷屆選舉結果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