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尹世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尹世胄
Remove ads

尹世胄韓語:윤세주,1901年6月24日—1942年6月3日),原名尹小龍,又名石正(亦譯石鼎),韓國獨立運動家,原義烈團成員,朝鮮民族革命黨朝鮮義勇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後在太行抗日根據地與劉鄧大軍聯合抗日,1942年在太行山反「掃蕩」戰鬥中犧牲,1982年獲韓國建國勳章獨立章,2020年9月入選中國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快速預覽 尹世胄 윤세주, 本名 ...

早年

Thumb
尹世胄早年照片

1901年6月24日,尹世胄出生於朝鮮慶尚南道密陽郡 [1]。上中學期間,他開始大量閱讀朝鮮歷史和民族救亡的書籍。1919年朝鮮爆發三一運動,尹世胄是密陽地區的反日運動骨幹。為躲避日本人的通緝,他流亡滿州。同年4月,他被日本當局缺席判處1年半的徒刑。同年11月9日,他與金若山、郭在驥、李成宇、梁健浩等共13人在吉林成立義烈團[2]:386-388[3]:198

1920年6月,尹世胄與另外6名義烈團成員返回朝鮮,計劃炸毀日本朝鮮總督府。由於計劃被洩露,尹世胄等人被以「非法擁有爆炸物」的罪名逮捕。同年6月22日,他被判處7年的有期徒刑,關押在西大門監獄。1927年刑滿釋放後,尹世胄回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後在密陽文化館從事無聲電影的放映工作為掩護,參加新干會密陽支會的反日活動。[3]:198-199[4]:139

培養人才和統一陣線

Thumb
1936年的尹世胄

1932年春,尹世胄乘船來到天津,後前往南京金若山會合[2]:390-391。當時金若山已經聯合中國國民黨。1932年10月20日,在中國國民政府的支持下,「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在南京湯山開學。尹世胄作為第一批學員接受了培訓。1933年4月22日,首批26名學員畢業後,尹世胄被留學任教,教授唯物史觀、朝鮮革命運動史、社會學、世界政治經濟等課程。1935年10月,朝鮮革命幹部學校遷往江西星子縣,後又遷往湖北江陵。尹世胄一直在校方執教,直至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培養了大批人才[2]:386-388[3]:200

除培養朝鮮獨立運動人才外,尹世胄還與金若山一起團結朝鮮在華抗日團體建立統一戰線。1932年11月,他協助金若山在上海成立「對日統一陣線同盟」。1934年3月,「對日統一陣線同盟」在南京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時,他提出了成立一個統一政黨的主張[2]:391-392,並當選中央執行委員會7位常委委員之一。1935年7月4日,朝鮮義烈團、朝鮮革命黨、朝鮮獨立黨、新韓獨立黨、大韓獨立團在南京發表聲明合併成立「朝鮮民族革命黨」。金若山任總書記,尹世胄當選首屆15名中央執行委員之一。1936年4月,朝鮮民族革命黨在中國各地先後建立起7個支部,成為在華兩大韓國獨立運動政黨之一。尹世胄還創辦了機關報《民族革命》[4]:139-140[3]:200-201

不過,朝鮮民族革命黨成立後出現了左右派紛爭。右派認為義烈團在將朝鮮民族革命黨引向共產主義方向,並於1937年初先後退出了朝鮮民族革命黨[2]:392-393。1937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朝鮮民族革命黨在同年11月與共產主義派的朝鮮民族解放同盟、無政府主義派的朝鮮革命者同盟在漢口共同成立「朝鮮民族戰線同盟」,形成在華韓國獨立運動左翼的大聯合。金若山等4人當選該同盟理事。尹世胄等5人擔任幹事[4]:140[3]:201-202

Remove ads

朝鮮義勇隊

1938年10月,朝鮮民族革命黨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大背景下組織在華朝鮮青年在漢口成立「朝鮮義勇隊」。尹世胄是朝鮮義勇軍總部機關13位領導成員之一,負責政治宣傳和理論建設,是政治組組長。為更好宣傳抗日,他創辦了朝鮮文刊物《朝鮮義勇隊通訊》,並任主編。1940年10月10日,他在《朝鮮義勇隊通訊》第37期發表《本隊成立兩周年紀念感言》,告誡在華朝鮮革命者「和中國英勇將士們同生死共甘苦地與敵人血肉相見」,宣稱「只有在消滅共同敵人日本帝國主義之後,朝鮮民族才能重見獨立自由的天地」。[5]:125-126[4]:141

1938年至1940年,朝鮮義勇隊轉戰於國民黨的6個戰區13個省份,在戰爭前線開展抗日宣傳,參加了武漢會戰,以及崑崙關中條山等戰役。1939年7月,一貫反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金若山蔣介石的撮合下與金九聯合發表了《告統治同胞書》。由於美洲韓僑團隊對左翼的抵制,金若山和尹世胄最終增建義勇隊第三分隊單獨行動。[5]:126

1940年初,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侵華日軍調集60%的軍力和汪精衛的全部部隊對中共領導的新四軍八路軍進行「大掃蕩」。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退守到重慶。為消弱中共的武裝力量,蔣介石發動了皖南事變。尹世胄等左派人物開始對國民黨失去信任。同年10月,蔣介石在重慶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韓國光復軍」,打壓朝鮮義勇隊[5]:126[2]:396-397

太行抗日

Thumb
1941年的尹世胄

1940年,朝鮮義勇隊重慶召開擴大幹部會,決定將隊伍分成華北、華中和華南3個支隊分別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縱隊聯合抗日。為儘早加入八路軍,尹世胄化名石正(又譯石鼎)提前來到太行抗日根據地彭德懷楊尚昆左權羅瑞卿陸定一等人會談有關朝鮮義勇軍與八路軍一起抗日的想法。129師師長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得知後對尹世胄的想法非常支持,並派385旅的一個連前往黃河邊迎接朝鮮義勇隊。[5]:127

投奔八路軍的尹世胄被安排在野戰政治部與陳光華一起在武鄉煙里村籌備組建「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兩個月後,他隨129師前往涉縣。1941年1月10日,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正式成立。同年5月底,朝鮮義勇隊華北支隊經過一段休整後也到達涉縣。朴孝三任隊長,金學武任政治指導員。同年7月,義勇隊開始由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領導。在此後的一年裡,尹世胄帶領義勇隊散發了13萬張227種中、朝、日三國語言傳單,貼標語1500多條。由於朝鮮義勇隊大多都會說日語漢語,很多被安排在129師師、旅、軍區政治部敵工部門工作。[5]:128-129[4]:142

1941年7月至1942年8月,朝鮮義勇隊八路軍新四軍聯合作戰40餘次。1942年5月,日軍出動約3萬兵力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空前的大掃蕩,企圖消滅八路軍總部和朝鮮義勇軍。當時八路軍主力部隊已轉出外線,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司令部、野戰政治部、後勤部、衛生部、軍工部、新華日報社和朝鮮義勇隊等大批機關還在日軍合擊圈內。為數不多的警衛部隊和30餘名朝鮮義勇隊戰士承擔了狙擊任務。在左權將軍的指揮下,義勇隊和警衛連衝出一個缺口護送彭德懷羅瑞卿等總部首長突出重圍。不過左權在戰鬥中頭部中彈犧牲。5月28日,中朝軍隊在偏城再次被日軍包圍。朝鮮義勇隊奉命夜襲日軍激戰5小時後奪取日軍占據的山頭,再次粉碎日軍的大掃蕩。但尹世胄和陳光華兩人都在此次戰鬥中犧牲。[5]:129-130[4]:142

Remove ads

追悼

反掃蕩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野戰司令部政治部聯合頒發了《紀念朝鮮義勇軍烈士辦法》。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歷史上首次為紀念外籍烈士頒發文件。文件決定1942年9月18日在太行山為朝鮮烈士舉行葬禮,對朝鮮烈士進行了頌揚,並決定將烈士經歷寫入學校教材與戰士課本,以激勵中朝戰士共同戰鬥實現中朝民族的徹底解放。[4]:142-143[3]:205-206

Thumb
河北涉縣石門村尹世胄和陳光華原墓遺蹟

1942年9月20日,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陝甘寧邊區支會在延安也舉行了追悼會。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親臨講話稱:「為自由而死的戰士,他們的生命是永在的,將永遠活在爭取自由的中朝人民心中。他們殉身的事業將有更多的戰士擔負起來,把它完成」。當天的《解放日報》刊登了尹世胄、陳光華和張文海三烈士的略歷,並發表了朱德(《為自由而死生命永存》)、葉劍英(《悼朝鮮義勇軍陣亡同志》)、艾青(《獻給反法西斯鬥爭中殉難的朝鮮烈士們》)等人的悼文。[4]:143[3]:206

1942年10月10日,晉冀魯豫邊區黨政群各界5000餘人在太行山舉行公葬左權將軍暨朝鮮革命烈士大會,在清漳河畔「晉冀豫花園」樹立左權將軍紀念石塔和朝鮮革命烈士紀念石塔。1950年10月10日,尹世胄的遺骨被移葬至河北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第二墓區。河北涉縣石門村至今保存有尹世胄原墓遺蹟。[4]:143[3]:206

Thumb
河北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的尹世胄墓
Remove ads

紀念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