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硫辛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硫辛酸
Remove ads

6,8-二硫辛酸也叫α硫辛酸,簡稱硫辛酸(lipoic acid),為含八碳脂酸,在6、8位上有二硫鍵相連(C6和C8上的原子被二硫鍵取代),有氧化、還原二型。6、8位上巰基脫氫為氧化型硫辛酸(兩個硫原子通過二硫鍵相連),加氫變成還原型稱為二氫硫辛酸(二硫鍵還原為巰基)

快速預覽 硫辛酸, 識別 ...

硫辛酸作為輔酶參與機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醯基轉移,起到遞氫和轉移醯基的作用(即作為氫載體和醯基載體)。這一點和維生素相似,但是硫辛酸可以被動物身體足量合成、無需膳食獲取,因此不屬於維生素。

Remove ads

化學結構與性質

硫辛酸以閉環二硫化物形式和開鏈還原形式兩種結構混合物存在,這兩種形式通過氧化-還原循環相互轉換,像生物素一樣,硫辛酸事實上常常不游離存在,而是以其羧基同酶分子(如二氫硫辛酸乙醯轉移酶)中賴氨酸殘基的ε-NH2基以醯胺鍵共價結合(結構上與生物胞素十分相似)。催化形成硫辛醯胺鍵的酶需要ATP,並且作為反應產物產生硫辛醯胺-酶偶聯物、AMP焦磷酸。硫辛酸1951年被L. J. Reed等分離成晶體。因是一種含硫的脂肪酸,故有人將其歸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但由於在體內代謝中與TPP、NAD+等輔酶一起參加生化反應,因此,根據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也有人將其歸入B族維生素。硫辛酸是既具水溶性(微溶)又具脂溶性的淡黃色晶體,外消旋硫辛酸熔點在60~61℃,沸點為160~165℃。

功能

硫辛酸作為輔酶,在兩個關鍵性的氧化脫羧反應中起作用,即在丙酮酸脫氫酶複合體α-酮戊二酸脫氫酶複合體中,催化醯基的產生和轉移。硫辛酸可以接受醯基與丙酮酸的乙醯基,形成一個硫酯鍵,然後將乙醯基轉移到輔酶A分子的硫原子上。形成輔基的二氫硫辛醯胺可再經二氫硫辛醯胺脫氫酶(需要NAD+)氧化,重新生成氧化型硫辛醯胺。α-硫辛酸含有雙硫五元環結構,電子密度很高,具有顯著的親電子性和與自由基反應的能力,因此它具有抗氧化性,具有極高的保健功能和醫用價值(如抗脂肪肝和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作用)。此外,硫辛酸的巰基很容易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故可保護巰基酶免受重金屬離子的毒害。硫辛酸在自然界廣泛分布,酵母細胞中含量尤為豐富。在食物中硫辛酸常和維生素B1同時存在。人體可以合成。目前,尚未發現人類有硫辛酸的缺乏症。

疾病

結合性丙二酸及甲基丙二酸血症 (CMAMMA)

在因 ACSF3 缺乏症而結合性丙二酸及甲基丙二酸血症(CMAMMA)中,粒線體脂肪酸合成(mtFASII)(硫辛酸生物合成的前體反應)受到損害[1][2]。結果導致丙酮酸脫氫酶複合物(PDC)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複合物(α-KGDHC)等重要粒線體酶的脂醯化程度降低[2]。補充硫辛酸並不能恢復粒線體的功能[3][2]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