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硬左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硬左派(英語:hard lefthard-left)是一個出現在澳洲英語英式英語的術語,用於表示左派政黨或政治團體中最激進的成員,與「軟左派」相對。[1][2]該術語也表示極左派和主流中左派之外的左派政治運動與思想。[3]「硬左派」一詞用以描述世界各地的多個政黨的派系,如英國工黨的左派[4]澳洲工黨的左派。[5][6]

澳洲

工黨右派英語Labor Right一樣,澳洲工黨的左派英語Labor Left也分為多個互相競爭的子派系,被稱為"fractions"。這些派系因各州的分支機構以及工會的支持和隸屬關係而分野。在新南威爾斯州,工黨左派主要分為所謂硬左派和軟左派英語Ferguson Left。硬左派向來專注於工會運動和國際問題,圍繞在弗蘭克·沃克英語Frank Walker (Australian politician)阿瑟·吉策爾特英語Arthur Gietzelt以及澳洲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等人身邊。[7]軟左派則提出了「更務實」的左派願景,並利用基層成員進行分支堆疊英語Branch stacking以獲得權力,圍繞在彼得·鮑德溫英語Peter Baldwin (politician)傑克·弗格森英語Jack Ferguson身邊。[8]維多利亞州,「硬左派」一詞在歷史上指的是極左派的「番茄左派」派系,其成員包括比爾·哈特利英語Bill Hartley (activist)喬治·克勞福德英語George Crawford (Australian politician)瓊·考克斯奇英語Joan Coxsedge

Remove ads

英國

在英國,這個詞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工黨和其他左派內部的辯論中使用,用於描述托洛茨基主義團體,如戰鬥傾向、《社會主義組織者英語Socialist Organiser》以及社會主義行動[9]在工黨內部,左派或以社會主義運動團體為代表的「硬左派」更傾向於社會主義觀點;而與諸如《論壇英語Tribune (magazine)》為代表的組織有聯繫的軟左派,則更傾向於更溫和的社會民主主義的觀點。[10][11]

當時,被描述為工黨硬左派的政治家包括托尼·本德里克·哈頓英語Derek Hatton肯·利文斯通[12]丹尼斯·斯金納[13]埃里克·赫弗英語Eric Heffer[14]

自當時起,工黨的政治對手和媒體經常使用這個詞,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的保守黨競選活動中。[15][16]其一直被用於貶低工黨左派。[4]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