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碧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碧山
Remove ads

碧山(英語:Bishan),是位於新加坡中部的規劃區,面積大約3平方公里(1.2平方英里),主要為住宅區,地域上在大巴窯以北,宏茂橋以南及實龍崗以西。其命名源自區內一座名為碧山亭(Peck San Theng)的廣東籍墳場,於1870年由來自廣州惠州肇慶的移民所建立[6],後發展成現新市鎮。同時,碧山是公教中學萊佛士書院的所在地。

快速預覽 碧山, 其他語言轉寫 ...
Remove ads

設施

碧山的周圍設施非常齊全,包括碧山地鐵站、碧山巴士轉換站、碧山民眾聯絡所、碧山-宏茂橋公園、很多名校包括公教中學、愛同小學、國專長老會學校、光洋小學、來福士學院等。職工總會的平價超市(FairPrice)、巨人超市(Giant)、眾多的食閣與小販中心。碧山的中心商場是碧山第八站(Junction 8)。新加坡最大的漢傳佛寺光明山普覺禪寺也位於碧山區。

碧山也是新加坡房產的熱點區域,碧山的組屋一直是價格房產高。碧山擁有非常多的有地住宅。還有眾多的公寓,比如最新的公寓順福軒(Jadescape)[7],和新加坡最成功的EC - 共管執行公寓:碧山苑(Bishan Loft).

碧山亭

廣惠肇碧山亭1870年成立,占地有115公頃,墳山面積相等於三分之二個碧山鎮,總共有大約10萬個墳墓,主要是廣東人和客家人的埋葬地。碧山亭在1973年停止土葬,從1983年開始逐步改建成骨灰安置所。

碧山亭的墳墓有個特色。在這10萬個墳墓之中,有些看似同行埋在一起,實際上這些叫做總墳。所謂總墳就是公共墓地,舊時代沒後人或沒錢的人士就葬在總墳,相當於現代的公共墓地。總墳不是衣冠冢。它讓往生者沒有子孫還是能得到香火。總墳大致上有三類,一類是同行,一類是同姓,再一類,就是來自於同一個家鄉。

碧山亭雖然是個墳山,但裡頭也有不少居民。當時這個村子就叫做「甘榜山亭」。村子的名字,與墳山內的建設有關。當年,墳山裡頭有12座亭子,給後人祭祖的時候歇腳用,也是大家用來指路的地標。

碧山亭的12個亭子,在1980年代新鎮發展起來之後一個一個消失。經過近40年的發展建設,碧山已成為一個熱鬧的市鎮。[來源請求]

Remove ads

參考

相關書籍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