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碧山吟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碧山吟社,是一個初創於明朝嘉靖年間的詩社。歷經明清兩代,期間多次興復,是江南地區綿延時間最長的一個詩社[1]。碧山吟社舊址於2003年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攝於1929年)
碧山吟社三度興廢,詩社規模當以嘉靖年間為最大。社員構成不僅是同鄉,且多為同年乃至師生關係。碧山吟社不僅體現了江南文人以詩會友的傳統,也記錄明清時期江南文人不屈權貴、虛名浮利的生活態度[2]。
碧山吟社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由北宋詞人秦觀的後人秦旭與無錫當地文人墨客李庶、陳履、陸勉、高直、黃祿、楊理、陳公懋、施廉、潘緒組成。因創社十人屆時皆年事已高,又被稱為「碧山十老」[3]。明朝畫家、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曾應邀為碧山吟社創作《碧山吟社圖》,現藏於首都博物館[4][5]。
「碧山十老」悉數過世多年後,秦旭曾孫秦瀚又於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發起倡議重建碧山吟社,並請「吳門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為詩社題匾[6]。參與重建詩社的皆為嘉靖年間無錫當地出身豪門的達官貴人,有嘉靖八年進士安如山、嘉靖十七年進士王問、弘治十八年進士顧可學、正德九年進士顧可久、正德九年進士錢憲、嘉靖十一年進士王瑛、嘉靖五年進士華察[7]。
現狀
自20世紀50年代起,地方政府開始逐步恢復重建碧山吟社。在無錫市政府的倡導下,重組後的碧山吟社成為以離退休老人為主體的詩詞愛好者團體[9]。
軼事
昔日文徵明書寫「碧山吟社」四字匾額時,將「吟」字右半邊的「今」反寫,又在「社」字上多了一點[1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