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碳酸酐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碳酸酐酶
Remove ads

碳酸酐酶(英語:carbonic anhydrases,EC 4.2.1.1)又稱碳酸脫水酶(英語:carbonate dehydratases),化學式為:C1324H2018O383N356S2Zn[1]為催化二氧化碳/水與碳酸間轉換的酵素[2],可維繫血液中的酸鹼平衡英語Acid–base homeostasis與二氧化碳的運輸[3]。此類酵素的活性位點通常有一個鋅離子,因而屬於金屬蛋白,在被研究最多的α型碳酸酐酶中,鋅離子與三個組氨酸咪唑螯合[4]

快速預覽 碳酸酐酶, 標識符 ...
快速預覽 碳酸酐酶(真核生物), 鑑定 ...

碳酸酐酶可催化以下反應:

CO2 + H2O H
2
CO
3
H+ + HCO
3
H+ + HCO
3
H
2
CO
3
CO2 + H2O
Thumb
碳酸酐酶催化的反應機理
Remove ads

種類

碳酸酐酶有α、β、γ、δ與ζ等五大類,不同類別碳酸酐酶的胺基酸序列無顯著相似,應是趨同演化的結果。人類的碳酸酐酶屬α型。

近年又有η型與ι型的碳酸酐酶被發現。

α型

脊椎動物、部分藻類與細菌具有α型的碳酸酐酶。

更多資訊 碳酸酐酶, 基因 ...
Remove ads

β型

原核生物與植物葉綠體具有β型碳酸酐酶。

γ型

甲烷菌具有γ型碳酸酐酶。

δ型

矽藻具有δ型碳酸酐酶[23]

ɛ型

ɛ型碳酸酐酶見於部分化學自營細菌與藍菌羧酶體[24],其結構與β型有相似之處,可能為同源,但胺基酸序列已徹底分化[23]

ζ型

ζ型碳酸酐酶僅見於矽藻等部分藻類[25]威氏海鏈藻英語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一種矽藻)的ζ型碳酸酐酶可使用(而非鋅)為輔酶[26]

η型

η型碳酸酐酶見於瘧原蟲,過去被認為屬於α型,後來發現其金屬離子螯合模式等特徵與其不同[27]

ι型

ι型碳酸酐酶為截至現在最晚發現的碳酸酐酶,自假微型海鏈藻英語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一種矽藻)中發現,也存在其他海生浮游藻類。相較於其他碳酸酐酶使用鋅離子催化,ι型碳酸酐酶使用錳離子催化[28]。一些細菌可能也具此類碳酸酐酶[29]

參見

註腳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