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

论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俄語:Две тактики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и в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是弗拉基米爾·列寧發表於1905年7月的作品。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他提出「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作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策略(無產階級專政理論)。

背景

1905年1月9日,彼得格勒,士兵向一群向沙皇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抗議請願的民眾開槍(血腥星期日)。大大小小的罷工、集會以及暗殺行動也蔓延至俄羅斯各地。

社會民主主義者將這場事件視為一場革命的開始,並開始辯論這場革命的性質以及應該採取的策略[1][2][3]

亞歷山大·帕爾烏斯在血腥星期日事件後不久,在為列夫·托洛茨基的小冊子《1月9日之前》撰寫序言時寫道:「只有工人才能通過革命推翻俄國的政權。俄國革命的臨時政府將是一個工人民主主義的政府。如果社會民主黨領導俄國和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那麼這個政府也將是一個社會民主主義的政府。」[4]這標誌著對即將到來的俄國革命的傳統觀點的決裂,傳統觀點認為這是一場由資產階級進行的資產階級革命。托洛茨基在3月17日的《火星報》第93期上寫了一封《政治通信》[5]

列寧在原則上同意帕爾烏斯的論點的同時,也指出「俄國無產階級現在在俄國人口中只占少數」[6],並否定了無產階級單獨奪取政權的前景。列寧提出了「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7]的口號。

另一方面,孟什維克中的主流派系仍保持傳統觀點。馬爾丁諾夫指出,「我們參加臨時政府不會使革命措施變得更容易;相反,它會迫使我們採取與革命毫無共同之處的措施」[8],並主張社會民主黨在資產階級革命中仍應作為激進的反對黨。

與孟什維克辯論同時,布爾什維克於4月召開了第三次黨代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題為《關於成立臨時革命政府》的決議。孟什維克認為布爾什維克代表大會是非法的,並因此召開了第一次全俄黨內積極分子會議,通過了《關於奪取政權和參加臨時政府》的決議。

《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是在布爾什維克代表大會和孟什維克代表會議之後寫的。列寧比較了兩會通過的決議,並捍衛了布爾什維克的決議。

Remove ads

決議

《兩種策略》全文引用了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決議。

關於臨時革命政府的決議(布爾什維克)

(1)無產階級的直接利益和為實現社會主義最終目標而鬥爭的利益,要求儘可能實現完全的政治自由,因此要求用民主共和國取代專制的政體。

(2)只有人民起義取得勝利,才能在俄國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次人民起義的機構將是臨時革命政府,只有它才能保證選舉前宣傳的完全自由,並能召開制憲會議,該會議將是基於秘密投票的普遍、平等和直接選舉而真正體現人民意願的會議。

(3)在俄國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下,俄國的民主變革不會削弱而會加強資產階級的統治,資產階級必然會在任何時候毫不猶豫地試圖儘可能多地剝奪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成果。

考慮到以上幾點,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如下:

(a)必須在工人階級中傳播關於革命最可能的發展道路的具體思想,以及在革命的某個時刻必然會出現一個臨時革命政府,無產階級將要求這個政府實現我們綱領(最低綱領)中提出的所有當前政治和經濟要求。

(b)根據力量平衡和其他無法預先準確確定的因素,我黨的全權代表可能被允許參加臨時革命政府,以便無情地打擊一切反革命企圖,維護工人階級的獨立利益。

(c)這種參與的必要條件包括黨對其全體代表的嚴格控制以及堅持不懈地捍衛社會民主黨的獨立性,社會民主黨的目標是徹底實現社會主義改造,並就此堅決反對所有資產階級政黨。

(d)不管社會民主黨是否有可能參加臨時革命政府,都必須向無產階級最廣大階層宣傳這樣的思想:以社會民主黨為領導的武裝無產階級必須不斷向臨時革命政府施加壓力,以保衛、鞏固和擴大革命成果。

關於奪取政權並加入臨時政府的決議(孟什維克)

革命對沙皇制度的決定性勝利,可以表現為人民起義勝利後建立臨時革命政府,或者表現為某個代表機構在人民的直接革命壓力下採取革命主動行動,決定組織全民立憲會議。

無論如何,這樣的勝利都標誌著革命新階段的開始。

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自發地給這個新階段提出的任務,就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中政治上獲得解放的分子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利益和直接奪取政權而進行的鬥爭中,徹底消滅整個階級社會的君主制。

因此,臨時政府肩負著執行這場具有資產階級歷史性質的革命的任務,它不僅要通過調和正在被解放的人民中對立階級之間的鬥爭來推進革命的發展,而且還要打擊革命發展中威脅資本主義制度基礎的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民主黨必須在整個革命時期努力保持這樣的立場,即最能保證黨把革命推向前進,不至於在反對資產階級政黨的不徹底的和自私的政策的鬥爭中束縛住自己的手腳,不至於被資產階級民主派所解散。

因此,社會民主黨不應以奪取或分享臨時政府權力為目標,而應繼續作為最左翼的革命的反對黨。

當然,這種策略絕不排除在某個城市或地區局部地、間歇地奪取政權,或者建立革命公社,僅僅是為了加速起義的蔓延和政府的解散。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即革命蔓延到西歐已開發國家,而這些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條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熟——社會民主黨才必須主動努力奪取政權,並儘可能長時間地掌握政權。這樣,俄國革命有限的歷史界限就有可能大大拓展,沿著社會主義改革道路前進的可能性就會出現。

通過制定旨在在整個革命期間以及在革命過程中可能上台的所有歷屆政府面前維持最左革命反對派地位的策略,社會民主黨將做好充分準備,以便在權力落入自己手中時能夠充分利用它。

Remove ads

概要

當前革命時刻的議程上有一個問題:召開全民立憲會議。顯然存在三種政治思想流派。沙皇政府絕不會允許其議會成為全民立憲會議。革命無產階級在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下,不僅要求將權力完全移交給立憲會議,並為此賦予普選權和充分的宣傳自由,而且還力求立即推翻沙皇政府,建立臨時革命政府來代替它。最後,通過所謂「立憲民主黨」的領導人表達其意願的自由資產階級,尋求沙皇和革命人民之間達成儘可能順利的協議,這種協議將賦予沙皇最大限度的權力,而賦予革命人民,即無產階級和農民最小限度的權力。

會議決議將臨時革命政府的成立等同於立憲會議的召開。後者不能稱之為革命的決定性勝利。決議也沒有提到臨時革命政府應該實現的民主共和國。這與君主主義資產階級的民主口號是一致的。

新火星派在無政府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間搖擺不定,前者在原則上譴責任何參加臨時革命政府的行為,認為這是對無產階級的背叛,而後者要求參加臨時革命政府的條件是社會民主黨在起義中發揮領導作用。他們要參加資產階級革命。他們甚至同意領導一場民眾起義。但這是為了在勝利之後立即把勝利果實全部交給資產階級。 「極左翼的反對黨」的概念只適用於議會鬥爭,而且只適用於沒有人把「決定性勝利」作為直接目標的議會鬥爭。

馬克思主義並不教導無產階級遠離資產階級革命,也不教導無產階級參加資產階級革命,更不教導無產階級把領導權交給資產階級。相反,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要最積極地參加資產階級革命,堅決地為徹底的無產階級民主而鬥爭,並且把革命進行到底。我們無法擺脫俄國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框架,但我們可以大大擴展這些框架。在這個框架內,我們能夠而且必須為無產階級的利益、為無產階級的當前需要、為創造條件培養無產階級力量、為未來的徹底勝利而鬥爭。

「對沙皇制度的徹底勝利」就是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那只能是專制。因為無產階級和農民迫切需要的改革,會遭到地主、大資產階級和沙皇政府的拼死反抗。沒有專制就不可能鎮壓這種抵抗,也不可能打敗反革命企圖。但當然,這將是一個民主專制政權,而不是社會主義專制政權。這種專制統治無法觸及資本主義的基礎。在最好的情況下,它將帶來符合農民利益的土地財產的徹底重新分配,實現包括共和制在內的徹底的民主,消除農村和工廠生活中的一切亞洲債務奴役,為工人狀況的巨大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並將革命的火焰蔓延到歐洲。

Remove ads

革命與辯論

1905年10月,第一次革命達到高潮。工人總罷工蔓延,工人代表蘇維埃出現。10月17日,沙皇發表十月詔書,承諾公民自由並建立杜馬。

當自由資產階級對詔書感到滿意時,社會民主黨卻繼續他們的鬥爭。孟什維克中的主流派的關於資產階級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已經不再適合現實。 《開端報》是一份合法的孟什維克報紙,由帕爾烏斯和托洛茨基領導。另一方面,在缺乏強大的農民政黨的情況下,布爾什維克也開始提出背離列寧工農民主專政理論的主張。布爾什維克報紙《新生​​活報》刊登了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的一篇文章,認為大規模生產社會化是不可避免的[9]。然而,蘇維埃在11月和12月遭到鎮壓,12月在莫斯科舉行的武裝起義也失敗了。

10月,列寧撰寫了《我們的任務和工人代表蘇維埃》[10],評價蘇維埃是「政治上臨時革命政府的萌芽」[11]。這一認識與1917年《四月提綱》有關,該提綱提出了「全部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但該提綱在1905年從未發表過。

1906年,托洛茨基撰寫了《總結與前瞻》[12],批判了列寧的工農專政理論。 「歷史經驗表明,農民絕對不可能起獨立的政治作用」[13],因此農民獲得解放的唯一途徑是無產階級。而且,由於「無產階級的代表不是作為無權的人質,而是作為領導力量參加政府這一事實,將消除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之間的界限」[14],他們不能停留在資產階級民主的框架內。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