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祝平次(Chu, Ping-Tzu,1962年—),台灣台南縣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博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宋明理學、儒家倫理學、台灣思想史、數位人文學。於2014年起擔任台灣科技部數位人文學門複審委員。為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成員,不時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新新聞》發表政論。長兄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
2011年6月,與顏厥安、范雲、潘光哲、陳瑞麟、張谷銘等學者共同反對教育部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課程。[1]
2014年4月17日,因反對教育部的課綱微調而出席公聽會,會中說出「九趴馬」,間接引發國國民黨立委陳淑慧和民進黨立委何欣純的口角衝突。[3]
祝平次批評複製儒家政教合一傳統的蔣介石自稱是講「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之王守仁的信徒,但王守仁卻在一夜之間坑殺幾千名投降的民間起義士兵,而蔣介石政權一方面在台灣集權統治、奪人性命,一方面又以儒家文化宣揚者自居。他也批判不容他人根據事實置喙、質疑正是傳統儒學政、教合一的特徵,有著任意變造歷史傳統的儒學自然受集權統治喜歡。他認為儒家的菁英文化和民主並不一致,只有為皇帝死的儒者,沒有為民主賣命的儒者;而宋明或新儒家只強調個人內在的主觀道德,輕忽制度倫理性與改革的重要性。儒家獨斷的道德自我合理化外在行為並非民主台灣所需要,民主台灣所需要的絕對不是儒家的聖人,而是能籌畫自己未來、籌畫台灣作為一個未來生存之地的公民。[4][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