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時空奇俠
英國科幻電視連續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超時空奇俠》(英語:Doctor Who)是一部自1963年起由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播映的英國科幻電視劇。該劇由西德尼·紐曼、C·E·韋伯和唐納·威爾森共同創作,故事講述一位名為「博士」的外星人,他是稱為「時間管理者」的類人生物種族成員,乘坐名為TARDIS的時光機器穿梭於宇宙與時間之間的冒險歷程。TARDIS外觀為英國傳統警亭,但內部空間廣闊無比。在旅途中,博士致力於拯救生命、解放受壓迫的群體,並對抗各類敵對勢力。博士通常與不同的同伴一同展開冒險。
![]() | 此條目需要更新,原因:部分段落未將第十三、十四任博士的劇集和周年、聖誕等特輯包括進來。 (2024年7月25日) |
自第一任博士威廉·哈特內爾起,已有十四位演員飾演該角色。截至2025年,舒提·加特瓦擔任第十五任博士。劇中透過「化身」(regeneration)的設定,使不同演員的更替橋段融入劇情:當時間管理者遭受致命傷害時,他們的細胞會進行再生,轉變為擁有不同外貌、舉止與性格,但保有相同記憶的新形態。這使每位演員對博士的詮釋都獨具風格,共同構築博士生命的不同階段與單一敘事線。由於劇情涉及時空旅行,不同時期的博士有時會在劇中相遇。博士的外貌也可能改變種族或性別;2017年,朱迪·惠特克成為首位飾演博士的女性,而2024年,加特瓦則成為首位飾演博士的黑人演員。
《超時空奇俠》是英國及其他地區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該劇深深影響了多代英國電視從業人員,許多人自幼觀看該劇長大。粉絲群體有時被稱為「胡迷」(Whovians)。根據總體播放收視、DVD與書籍銷售紀錄,《超時空奇俠》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全球播放時間最長的科幻電視劇,並被評為「最成功的」科幻影集之一。
該劇原版自1963年播出至1989年結束。1996年,BBC以電視電影《超時空奇俠》作為試播集,試圖重啟劇集,但未能成功延續製作。2005年,BBC威爾斯於加的夫重新啟動該劇。自2023年起,《超時空奇俠》由Bad Wolf與BBC Studios Productions共同於加的夫製作。該劇發展出龐大的「Whoniverse」,包括漫畫、電影、小說、廣播劇,以及多部衍生電視劇,如《火炬木》(2006–2011年)、《珍媽的星際冒險》(2007年–2011年)、《K9》(2009年–2010年)、《課堂》(2016年)、《TARDIS的故事》(2023年–2024年),以及即將推出的《陸地與海洋之戰》(The War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Sea)。此外,《超時空奇俠》也成為多部惡搞作品和流行文化引用的題材。
Remove ads
劇情概要
《超時空奇俠》的故事圍繞主角「博士」的冒險展開。博士是一位來歷神秘的流亡時間管理者,真實姓名不詳,僅以「博士」自稱。他曾從時間管理者的母星——卡里弗雷(Gallifrey)偷走一艘名為TARDIS(全名為「時間與相對維度之間」Time and Relative Dimension(s) in Space)的時光機器,自此開始穿梭於時間與空間中。TARDIS的特殊之處在於能進入並離開時間渦流以實現時空旅行,其內部空間遠大於外觀,但外形卻保持狹小。TARDIS原本搭載「擬態電路」(chameleon circuit),能夠隨環境變換外觀以融入當地。然而,因裝置故障,博士的TARDIS長期固定為藍色英國警亭的外型。[1]
博士的多個化身在時空旅途中,經常遭遇引人入勝的事件,並憑藉機智和有限的資源(如多功能的音速螺絲起子)協助阻止邪惡勢力傷害無辜或改變歷史。博士鮮少獨自旅行,通常會有一位或多位同伴隨行展開冒險。這些同伴多為人類,部分原因與博士對地球懷有特殊情感有關。因此,當地球面臨威脅時,博士也經常與國際軍事組織UNIT合作。[2]
作為時間管理者,博士壽命可達數百年,並擁有「再生」能力——當肉體遭致致命損傷時,博士會進行再生,重組細胞並以不同的外貌與性格重生。[3]在多次冒險過程中,博士的各種化身也結識了許多宿敵,包括宿敵、其創造者達戴沃斯、賽博人、以及叛逃的時間管理者「大師」。[4]
Remove ads
歷史
《超時空奇俠》於196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17:16:20 GMT,比預定的下午5:15晚了80秒後在BBC1首次登場。[5][6]節目起初被設計為一個周播劇,每集長25分鐘。
在此之前,節目的討論與籌備工作持續了一年時間。戲劇部主任,加拿大人西德尼·紐曼當時主要負責該劇的開發,並與劇本部主任唐納·威爾森(後來成為該劇的負責人)和特約編劇C·E·韋伯一起撰寫了該劇的第一個形式規範文檔。編劇安東尼·科伯恩和劇本編輯大衛·惠特克以及第一任製片人維麗蒂·蘭伯特也對該劇的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7][注 1]
該劇最初想要吸引家庭觀眾[8],成為以時間旅行的方式探索科學思想和著名的歷史事件的教育性節目。
1963年7月31日,惠特克委託泰瑞·內申以「The Mutants」為題撰寫一個故事。
在原本的故事中,Dalek和Thal本是一場外星生物中子彈襲擊的受害者,但是內申後來拋棄了外星生物,並把Dalek設定為了侵略者。
當劇本向紐曼和威爾森展示時,隨即因節目不允許含有任何「眼睛突出的怪物」(bug-eyed monster)而遭拒絕。雖然第一個故事已經完成,BBC確信下一個故事的成功極其重要,然而《The Mutants》是唯一一個完成的劇本,因此劇組別無選擇,只能使用它。
據製片人維麗蒂·蘭伯特回憶:
「我們當時沒什麼選擇的餘地,我們只有Dalek的故事可以拍攝……我們有一點信任危機,因為唐納·威爾森十分堅決地表示我們不應製作它。倘若我們還有其他完成的故事,我們便會轉而去製作它們。」 (We didn't have a lot of choice — we only had the Dalek serial to go ... We had a bit of a crisis of confidence because Donald Wilson was so adamant that we shouldn't make it. Had we had anything else ready we would have made that.)
內申的劇本因此成為了《超時空奇俠》的第二個故事 – 《The Daleks》(亦稱《The Mutants》)。這個故事介紹了日後會成為節目最受喜愛的怪物的同名外星生物,並造就了BBC的第一次銷售熱潮。[9]
BBC戲劇部連續劇分部製作了26季的節目,在BBC 1播出。由於觀眾數量的下降、公眾對節目認知的下降和不佳的播出時段,BBC 1的管理者喬納森·鮑威爾在1989年暫停了該劇的製作。[10]
儘管(如演員蘇菲·阿爾德雷德在紀錄片《Doctor Who: More Than 30 Years in the TARDIS》中所稱)該劇因不再委託製作1990年播出的計劃中的第27季的決定,而被非正式地實際取消,BBC一再申明該劇未來會回歸螢屏。[11]
在內部製作停止期間,BBC曾希望找到一家獨立製作公司重啟該劇。早在1989年7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影業電視部工作的英國僑民菲利普·西格爾便與BBC洽談過這個項目,當時第26季節目仍在製作當中。[11]
西格爾的商談最終促成福克斯、環球影業、BBC和BBC Worldwide聯合製作《超時空奇俠》電視電影,這部電影於1996年在福克斯電視台播出。
儘管這部電影在英國很成功(有910萬觀眾),但在美國卻觀眾甚少,因此未能促成電視劇的製作。 [11]
獲得許可的一些出版物,比如小說和播音劇,提供了新故事,但是電視劇《超時空奇俠》卻一直休眠到了2003年。
在當年9月[12],BBC電視宣布,在BBC Worldwide多年來尋求對電影版本項目的支持的失敗嘗試之後,在內部製作該劇的新系列。新系列的執行製作人是編劇拉塞爾·T·戴維斯和BBC威爾斯戲劇部主任朱莉·加德納。
Remove ads
《超時空奇俠》最終以「蘿絲」一集於2005年3月26日回歸BBC One。[13]此後,在2006–2008年及2010–2012年共有6個續集播出季;自2005年起,幾乎每年都有1部聖誕特輯。
雖然2009年製作了4部大衛·田納特出演的特輯,但該年沒有拍攝完整的播出季[14]。2010年,[15]史蒂芬·莫法特取代戴維斯成為總編劇和執行製片人。[16]
2017年隨著第十三位博士的登場,克里斯·奇布諾爾接替了莫法特成為總編劇和執行製片人。
在克里斯擔任總編劇期間,《超時空奇俠》取消了聖誕特輯,而是改成了元旦特輯;第十一季、第十二季的集數也有所縮短,由原來的12或13集變成了10集,而第十三季只有6集。
2022年播出了三部由第十三任博士朱迪·惠特克出演的特輯:新年特輯《Eve of the Daleks》、復活節特輯《Legend of the Sea Devils》以及作為BBC百年台慶一部分的《The Power of the Doctor》,2022年全年同樣沒有任何播出季。[17]
2005年版的《超時空奇俠》是原始1963–1989年系列[注 2]和1996年電視電影的直接續集。
這不同於其他一些重啟的節目,要麼完全重新製作(如《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和《Bionic Woman》),要麼將故事設定在同一個宇宙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人物(如《星際旅行:下一代》及其衍生劇)。[18]
Remove ads
劇集
《超時空奇俠》最初於1963年11月23日到1989年12月6日期間在BBC One播出了26季。
在此期間,每週播出一個故事(或稱為連續故事(serial))中的一集,早期一個故事通常由4到6集組成,而後期則為3到4集。比較著名的例外有:12集的《The Daleks' Master Plan》(外加一個先期播出的沒有常規演員出演的前傳「Mission to the Unknown」)[19];幾乎貫穿第7季全季的7集故事;第23季的10集故事《The War Games》[20]和14集故事《The Trial of a Time Lord》(雖然分成了3個製作代碼和4個敘事部分)。[21]
有時候,一季由一個鬆散的故事線索連接,比如第八季講述博士對抗一個名為大師(the Master)的無賴時間管理者、第16季的尋找時間鑰匙、第18季的E-Space的旅程和熵的主題、以及第20季的黑衛士三部曲(Black Guardian Trilogy)。
這個節目最初設定為在週六晚間早期供全家觀看的教育性節目。[22]起初,節目在設定在過去的故事(用於教授年輕觀眾歷史)和設定在未來或外太空的故事(教授年輕觀眾科學)間交替。[22]這也反映在博士最初的同伴設定上,一個是科學老師,而另一個是歷史老師。
然而,科幻故事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歷史故事不再受到製作團隊歡迎[22],在《The Highlanders》(1967)之後被放棄。不過這個節目仍然會使用歷史場景作為科幻故事的布景,有一個例外:設定在1920年代英格蘭的《Black Orchid》。[23]
早期的故事是連續的,一個故事的情節會延續到下一個故事,並且每集都有獨立的標題,儘管這些故事是按不同的製作代碼視作不同的故事來製作的。不過從《The Gunfighters》(1966)起,雖然每個故事仍有自己的標題,但每部分只是簡單地編上集數。
在這個節目的眾多編劇之中,勞勃·福爾摩斯是最多產的,而道格拉斯·亞當斯則是因他深受人們喜愛的《銀河系漫遊指南》而非《超時空奇俠》而成為最知名的編劇。
故事形式為2005年復活進行了變革,每季通常為13集、每集45分鐘(在海外商業頻道上因有廣告而為60分鐘)的獨立劇集,以及1個在聖誕節播出的加長集組成。每季包括多個單集和多集的故事,由在每季結局解決的鬆散的故事線索連接。
如同「經典」時代的早期的劇集,無論是單集或是多集故事的一部分,每集都有自己的標題。偶爾,常規劇集會超過45分鐘,特別是2008年的「旅途終點」和2010年的「危急時刻」都超過了一小時。
自1963年起,已播出了800集《超時空奇俠》,這些劇集中有25分鐘集(最常見形式)、45分鐘集(1984年的《Resurrection of the Daleks》,1985年的一季和復活系列)、2部長篇故事(1983年的「The Five Doctors」和1996年電視電影)、8部聖誕特輯(大多數長為60分鐘,一部長為72分鐘)、以及在2009年、2010年和2013年播出的時長為60到75分鐘的4部附加特輯。另有為1993年、2005年和2007年Children in Need慈善募捐活動而製作4個約8分鐘的迷你集,及為2008年「超時空奇俠」主題逍遙音樂會製作的另1個迷你集。1993年題為《Dimensions in Time》的2部分故事是和BBC肥皂劇《東區人》合作製作的,部分在《東區人》片場拍攝。亦有1個為2011年喜劇救濟製作的兩部分迷你集。從2009年特輯「死亡星球」開始,節目以1080i為HDTV拍攝,[24]並同時在BBC One和BBC HD播出。
為慶祝該節目播出50周年,一部3D特輯「博士之日」在2013年播出。[25]2013年3月,消息指出田納特和派佩在該集回歸,[26]該集也會在世界部分電影院放映。[27]
Remove ads
角色
博士由多位演員依次飾演,當由一位演員換成另一位演員時,這個改變稱為重生,而博士的身體、相貌會改變,某種程度上,性格也會隨之改變。
儘管每個演員詮釋的方式都不同,甚至有時不同的化身會相遇,但他們都定義成同一個角色。其中由朱迪·惠特克扮演的博士,她在彼得·卡帕爾蒂之後接演這個角色,同時也是超時空奇俠正傳的第一位女博士。
Remove ads
收視
香港亞洲電視曾播放本劇舊版本,而其國際台亦於2006年至2009年間播映本劇第一至三輯[29],與DVD版均稱《異世奇人》。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旗下的中華電視公司,於2009年1月1日起在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十二點,於台灣首播此部影集第一至三輯,名為《超時空博士》,但無播映聖誕特輯。[30][31]
此外,台灣電視公司早在1986年8月25日至1987年9月2日以 《何博士》為劇名,播出本劇舊版本。
2015年,中華電信MOD中之「愛爾達影劇台」(45台)以《超時空奇俠》播出新版第五季和第六季,播出時間是六日晚間10:00。[32][33]
現行BBC娛樂台台港譯名為《超時空奇俠》,該譯名最早出現於台灣DVD版本。
中國大陸譯為《神秘博士》,上海外語頻道於2011年上海電影節期間播放了第五季第一集的刪減版。
中央電視台付費頻道風雲劇場播出5〜6季以及一期聖誕特輯,於2014年1月2日播放結束。
上海藝術人文頻道和上海外語頻道於2015年6月上海電視節期間播放了第八季全季。
2017年6月,英國廣播公司與中國上海廣播電視台達成協議,後者享有中國市場版權優先購買權,包括2005年重啟以來直到系列15的劇集[34][35][36]。
改編及衍生作品
英國長壽科幻電視劇「超時空奇俠」的衍生劇「火炬木」也是一部科幻電視劇,由拉塞爾·T·戴維斯創作,約翰·巴洛曼主演。主要講述了虛構的「火炬木第三分部」「卡迪夫」分部的故事。火炬木主要工作是研究超自然現象和事物。
兩部電視劇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火炬木第一次在超時空奇俠裡出現是在2005年聖誕節特別篇的「聖誕入侵」一集中,外星人正在接近地球,而英國首相還未找到博士,於是她說「火炬木那邊如何?」;後來外星人離開時在首相命令下摧毀他們的太空船。
實際上,在這之前也含糊地提到過一次,在2005年系列1的第12集《大野狼》裡,在遊戲房間「最弱一環」裡,有一個問題提到「一個古老地球的機構」,正確答案是「火炬木」。
劇集中完整提到「火炬木研究院」的是在《牙與爪》一集中。維多利亞女王被狼人襲擊後,相信了超自然現象的存在,然後她說:
「……我要成立…一所研究院,探究這些奇異事件,尋找對抗方法。我要叫它火炬木,火炬木研究院……」。
火炬木於第二季結局中意外地把平行地球的賽博人引入,而且於後來賽博人跟宿敵的戰中遭到毀滅。火炬木就是設於這場短短的戰爭之後,火炬木小組由傑克隊長重組。
及後BBC亦推出了另一較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衍生劇《珍媽的星際冒險》,以早年的女主角莎拉·簡為主角的新冒險故事。
而博士為簡創造的機械狗K-9,亦將其作為主角拍成新的電視劇K-9,由澳洲電視台製作,並在香港於2011年3月14日起,於有線的第十六號台播放。
書籍出版
《超時空奇俠》原創小說分別由新星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部分小說劇情由劇集劇情改編。
出品方:八光分文化 小說:
- 人類唯一 - (Only Human)
- 美麗的混沌 - (Beautiful Chaos)
- 寂靜星辰飛過 - (The Silent Stars Go By)
- 血囚房 - (The Blood Cell)
- 阿波羅23號 - (Apollo 23)
- 天使之觸 - (Touched by an Angel)
- 瑪莎的故事 - (The Story of Martha)
- 側影 - (Silhouette)
- 盜夢賊 - (The Stealers of Dreams)
- 石中女神 - (The Stone Rose)
- 噬悲者 - (Shroud of Sorrow)
- 四維深淵 - (Deep Time)
- 耀眼的黑暗 - (Shining Darkness)
- 美好博士 -(The Good Doctor)
- 瑞雯·宋傳奇 -(The Legends of River Song)
- 戰爭魔法 -(Combat Magicks)
- 幻影之城 -(Plague City)
其他出版物:
- 超時空奇俠學 - Who-ology
- 超時空奇俠:沙達 - (shada)
- 超時空奇俠:死亡之城 - (The City of Death)
- 超時空奇俠珍寶書(50周年官方紀念版) - (Doctor Who The Vault)
- 超時空奇俠:12位博士,12個故事 - (12 Doctors, 12 Stories)
超時空奇俠原創小說由BBC BOOKS出版,台灣敦煌書局代理發售,共有7本、部分小說劇情由影集劇情改編。
- 『Doctor Who and the Dinosaur Invasion』 Malcolm Hulk著
- 『Doctor Who and the Genesis of the Daleks』Terrance Dicks著
- 『Doctor Who and the Web of Fear』Terrance Dicks著
- 『Doctor Who and the Zarbi』Bill Strutton著
- 『Doctor Who: Battlefield』Marc Platt著
- 『Doctor Who: The Visitation』Eric Saward著
- 『Doctor Who: Vengeance on Varos』Philip Martin著
文化影響
異世奇人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列為世界上最長壽的科幻電視影集[37],從其整體播出收視率、DVD和書籍出售、iTunes下載量、「非法下載」來看,也被列入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幻電視影集[38]。
異世奇人開播之初,其充滿想像力的劇情、低成本卻有創意的特效及前衛的電音配樂(英國廣播公司音效工作室原創)等原因都讓它備受各界肯定,在大不列顛被認為是英國流行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的一部分[39][40][41],也受到了部分邪典愛好者的追捧。
異世奇人影響了好幾代英國電視界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很多人從小看它長大。許多影評人和普羅大眾贊同這是英國電視史上最好的電視節目之一,曾贏得包括英國影藝學院電影電視獎最佳電視劇獎、從2005年到2010年的5次英國戲劇類國家電視獎[42][43]。
曾有謠傳稱,第一集的播出因發生在前一天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遇刺事件的加長新聞報導被延後了10分鐘;但事實上,這集只晚播出了80秒。[44]
因為BBC認為對行刺事件的報導,以及遍及全國的一系列停電事件,可能導致過多觀眾錯過了這部新劇的第一集,他們在1963年11月30日第二集播出之前重播了這集。[45][46]
這個節目很快成為了英國的全國收視慣例,在普通的觀眾群中擁有著大批追隨者。[47][48]許多知名演員請求或接受邀請,在各種故事中進行友情出演。[49][50][51][52]
隨著聲望的提升,節目是否適合兒童的爭論開始浮現。道德活動家Mary Whitehouse在1970年代曾多次向BBC投訴稱她在劇中看到了可怕而血腥的內容。[53]在1980年代製作該劇的John Nathan-Turner曾被聽聞稱,他很期待Whitehouse的評論,因為在她評論後不久節目收視率便會增加。[54]

BBC一項在1972年進行的觀眾研究調查發現,符合他們自己的定義「任何可能在身體和/或心靈造成人、動物或財產傷害或死亡的行為,無論是故意還是事故,」《超時空奇俠》是那時該公司製作的所有戲劇節目中最暴力的。[55]
這一份調查還顯示,3%的被調查觀眾認為這個節目「十分不適合」闔家觀看。[56]然而,記者Philip Howard在《泰晤士報》中回應道[55]:
「把致使放聲大笑走出噩夢的《超時空奇俠》的暴力與其他電視劇中人類血液噴出更逼真的暴力相比較,就像是把地產大亨與倫敦的商品市場相比較:兩個都很精彩,但其中一個普遍被認為更認真。」
TARDIS的圖像把這個節目與公眾看法緊密相連。1996年,BBC為TARDIS的藍色警亭申請了《超時空奇俠》周邊商品的商標。[57]1998年,首都警察監管局提出反對商標;但在2002年,專利局裁定支持BBC。[58]
這個節目廣泛吸引了兒童、家庭以及科幻迷觀眾。[59]21世紀的復活版成為了BBC One星期六的核心,並且「定義了頻道」[60]
復活以後,《超時空奇俠》始終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無論是收視率還是欣賞指數。[61]2007年《泰晤士報》電視評論人Caitlin Moran寫道,《超時空奇俠》是「典型的英國式」。[41]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評價說[62],
「如果沒有《超時空奇俠》,世界會是個更遜的地方。」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