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州東嶽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州東嶽廟,俗稱泰山廟,是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岳峰鎮的一座東嶽廟,在福州第十中學旁。

快速預覽 福州東嶽廟, 基本資訊 ...

福州東嶽廟主供東嶽大帝,為福建「鬼王之宮」[1],其始建於後唐長興年間。933年(長興四年)閩王王延鈞稱帝,改國號為大閩,立五廟,封高蓋山為西嶽、霍童山為東嶽。王延鈞原本計劃去霍童山封禪,但路途遙遠,便改封長樂山(今東嶽嶺),建泰山廟以便封禪。947年(保大五年),閩國為吳越國所滅,此廟的祭祀開始興盛。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廟製得到擴大。之後歷代重修擴建,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被列為福州的大寺廟之一。福建為泰山信仰的重要地區,而福州東嶽廟則是福建省各地東嶽廟的祖殿[2],福建、台灣等多個東嶽廟都是由此廟分爐出去的,與泰山岱廟無關。[3]1574年(萬曆二年)重修。清朝時期,按照皇宮的結構進行大規模修葺,共建有東華宮(玄妙觀)、九華宮(能仁寺)、內寢宮(娘娘宮)、天后宮、三寶殿、三清殿、森羅殿、十王殿、大士殿、五司公館、五府六部公館、文昌閣、魁星樓、冠御樓、存經庫(御書房)、城府、慈善社、迎輝院、東山書院等大小殿堂108間,殿為重檐九脊頂,地設丹墀,規模宏大,為當時福州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後年久失修,廟宇圮廢。[1]昔日每年農曆三月底東嶽大帝誕辰,福州東嶽廟要舉行「迎泰山」[註 1]遊神活動。三月廿四擡著泰山神像在福州城內主要街道上遊神;翌日出南門,巡幸南郊;三月廿八誕辰時,家家戶戶向其奉獻祭品。19世紀美國傳教士盧公明在其著作《中國人的社會生活》(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中描繪了當時的盛況。[4]這曾是福州城規模最大的一個遊神活動,然而在文革之後被禁止。

1946年,東嶽廟被改建為閩侯師範學校。1952年,該校搬遷到荊溪。1954年福州第十中學自城內學院遷至此處。[1]東嶽廟之地被徵用後,血池殿成了岳峰糧站,主殿被拆除,廟內的建築先後大部份遭到破壞和拆除。[5]至1989年年底時,東嶽廟遺址僅存娘娘宮、血池殿兩座殿堂,以及古井一口、明代種植的荔枝樹兩株。[1]1992年,在周邊信眾的努力下,岳峰糧站搬離,血池殿重新維修,改造成東嶽廟。[5]現僅存的娘娘宮、血池殿兩座殿宇總建築面積為370平方米。1992年11月,東嶽廟殿堂被列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備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