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省仙遊第一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省仙遊第一中學,簡稱仙遊一中,是一所位於中國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的完全中學。仙遊一中的前身是建立於1902年的仙遊官立金石小學堂,後幾經變革。1952年,仙遊中學與私立金石中學合併為現在的福建省仙遊第一中學。[1]仙遊一中校園內有仙遊名山金石山與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仙遊萬壽觀。
此條目包含過多圖像或圖表以致損及可讀性。 (2024年1月25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1月29日) |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1749年,仙遊知縣陳興祚在金石山修建金石書院。[1]
1902年,金石書院改辦為官立金石小學堂。[1]
1917年,鄭田龍在郭嶺林祠創辦仙遊縣立中學,不久停辦,又於1921年復辦,後定址金石山。1924年,其改名為仙遊縣立初級中學。1934年,仙遊縣立中學改為縣初級農業職業學校。[2]
1935年,私立現代中學、私立尚公中學、仙谿農業職業學校合併為新的仙遊縣立初級中學。1937年,縣立中學校址遷到仙遊文廟,1939年又搬到賴店東山。[2]
1944年,省立仙遊高級中學成立。[2]
1947年,仙遊縣立初級中學校搬到城內(今鯉城街道城內社區)陳祠,並於次年增設高中部。[2]
1950年,仙遊縣人民政府合併仙遊縣立初級中學、省立仙遊高中,成立仙遊中學。1952年,仙遊中學與私立金石中學合併為福建省仙遊第一中學。[2]
1963年,仙遊一中被先後被定為仙遊縣和晉江專區重點中學。[2]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響,仙遊一中「停課鬧革命」。1969年,恢復初中招生。1970年,仙遊一中改名為仙遊城關中學。1971年,仙遊城關中學更名為仙遊縣中學,同年恢復高中招生。[3]文革結束後,1978年,更名「福建省仙遊第一中學」。[2]
1983年,仙遊一中被確認為福建省重點中學。[2]
1999年,仙遊一中被評為福建省普通高中一級達標學校。[1]
Remove ads
以下列表列出自1950年仙遊縣立中學和省立仙遊高級中學合併以來仙遊一中歷任學校領導。[4]
校園風光
仙遊一中占地面積約230畝(約合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1]




仙遊一中有多個出入口。其中,東大門於2019年竣工,占地面積約465平方米。[11][12]
仙遊一中內有3棟教學樓。其中,道德教學樓於1992年由華僑李文濤捐建;新教學樓於2005年投入使用,占地4795平方米[13];林德臨教學樓由仙遊一中校友林建平捐建,於2015年完工,占地7065m²。[14]

金石山是仙遊名山之一。早在初唐年間就有人在這裡讀書或隱居。宋朝時,陳襄、朱熹在這裡講學。北宋時期,傅楫來陳襄處接受教誨。勵志苦學,最終科舉及第,官至龍圖閣待制,被陳襄誇讚為「金石人也」,該山由此得名。明朝戶部尚書鄭紀曾賦詩描述金石山的美景:「載酒臨金石,登高逸興開。閒穿松下屐,拼醉菊前杯。城飈吹花去,山雲帶雨來。何須尋海外,此地即蓬萊。」[15]
仙遊萬壽觀於宋建炎年間由宋龍圖閣學士傅楫後裔傅歉授修建,原名「金石山福神道院」。後於明洪武年間重建,占地2233平方米,現今為仙遊一中校史陳列館。萬壽宮本由前殿、大殿、後殿組成,但後殿在文革時期被拆毀。萬壽觀是仙遊縣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對於仙遊縣教育、宗教和建築史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2009年,萬壽觀被收入第七批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17]
教學工作
至2019年,仙遊一中有教職工371人。仙遊一中的教師中,有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頭銜的2人,特級教師有4人,福建省學科帶頭人有5人,正高級教師有2人,高級教師有100人。2019年,仙遊一中的學生有4898人,有合計99個教學班,其中初中有42個、高中有57個。[1]
截至2019年,仙遊一中獲得以下稱號:
- 全國綠色學校
- 福建省優雅校園省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
-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
-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
- 福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
- 全國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
- 福建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學校
-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單位
- 福建省第十一、十二屆文明學校
- 福建示範高中建設學校
- 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性建設學校
- 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
- 福建省體育道德風尚獎
知名校友
照片牆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