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義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義興是一個香港三合會犯罪組織。別稱「老福」,約於1835年成立,主要由福建及潮汕籍人士組成。1940-1970年代的全盛時期曾是香港第三大黑幫,規模僅次於當時的「14K」及「和安樂(水房)」。[1]

概況
「福義興」是現存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黑幫。總部傳統上設於九龍深水埗,主事「龍頭」(坐館)由幫內選舉產生,而不是世襲制,定期會提拔「五虎十傑」作分區領導人物。「福義興」與「新義安」、「敬義」及「義群」曾於1960年代起結盟為「潮州幫聯盟」。「福義興」亦曾是香港最大的製毒集團。[2]
據2018年西九龍總區反三合會行動組合併調查,「福義興」現在主要活躍地區包括青衣、荃灣、觀塘、藍田、油塘、柴灣、坪洲及鴨脷洲等。[3]
「福建義興」招牌詩:
「福澤三江傳義道,建功立業勢如潮;
義膽忠肝風雷動,興我洪門照九霄。」
歷史
福義興,源出於義興會,義興會最早記載可追溯至1820年,早期是負責為洪門「萬寶山」山主李明良籌措資金的互助組織。[4]至1835年義興會的其中一分支,「福建義興」由福建移師到香港,1886年以「福義興工商總會」名義註冊經商,從事福建到香港的貨物買辦、並替福建同鄉會舉辦盂蘭節慶及慈善活動。
1920年後,香港發展成華南貨物轉口港,福建及潮汕的移民到港的勞工增多,「福義興」扎根於深水埗,規模壯大至土瓜灣、九龍城、香港中西區、新界潮汕族群以及離島的長洲及坪洲,漸發展成犯罪集團,幫員約有一萬人,當中只有30%是黑幫活躍分子,另外70%會員則因為工作要求、同鄉會福利及治喪服務而加入,每年交港幣1元會費,「福義興」與「和字頭派系」是香港當時的兩大黑幫。到1930-1940,二戰前夕,已增加至數萬幫員,當時江湖素有「最老福義興,最大和安樂」之說。 [5][6]
二戰期間,日軍管治香港,遂推動各個三合會成立一個稱為「興亞機構」的組織,協助日軍維持社會秩序、偵查反日本的活動及提供民間情報。當時加入的組織包括:「福義興」、「和安樂(水房)」、「和洪聖」、「和利和」、「同新和」及「全一志」加入。日軍允許「香港興亞機構」成員繼續經營賭檔及販毒,作為對他們合作的回報。組織成員也在日軍的推動下經營賣淫場所,供日軍在香港尋歡作樂。[7] [8]
1952年,另一潮州幫「義安(新義安的前身)」在長洲及南丫島的潮汕太平清醮期間,與「福義興」發生衝突,其後演變成械鬥。事件令港英政府把「義安」列為非法三合會組織,同時亦重點打擊「福義興」。
在二戰結束後,難民湧入香港,警察貪腐、治安欠佳,市民大多會加入幫會尋求庇護,「福義興」亦因召收潮汕及福建藉難民而擴大,1950-1958年,「福義興」分拆出分會:「新福義」(活躍於港島東區)及「新義興」(活躍於九龍及新界)、又以「僑港海陸豐慈善會」及「美群僑樂部」等名義註冊公司及團體。
1960年代,「福義興」、「新義安」及「義群」等潮汕系分支幫派結盟成「潮州幫」,定期選出一個「潮州幫聯盟」的香主,管理聯盟事務。團結以抗衡「14K」、「和字頭派系」及「四大公司派系」的勢力。
1962-1967年,呂樂接任香港警務處刑事偵緝處總華探長一職,由於他的叔父正是「新義安」當時的龍頭向華炎,「福義興」龍頭是呂樂的潮汕同鄉,於是「新義安」和「福義興」在呂樂的警力庇護下,壟斷多區犯罪事業,勢力迅速壯大,成為規模龐大的幫會。為了回報呂樂的庇護,向華炎多次協助呂樂「造馬」破案,主動提供有關敵對幫派「14K」的線索,藉此推動呂樂屢破大案,又協助呂樂收受市民賄款,雙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關係。[9]
Remove ads
1970年代,「福義興」及其下的分支「新義興」與泰國金三角黑幫聯手合作,透過泰國供應嗎啡原材料,並運往香港進行加工提煉。由於潮州幫擁有獨特的專業製毒技術,「新義興」遂掌控高純度毒品製造業務,負責將嗎啡磚提煉成AA級海洛因,或進一步加工成低純度海洛因及各類興奮劑,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隨後,經加工的毒品交由「和洪聖」、「和合圖」、「和勝義」等黑幫負責銷售,並利用郵遞或其他秘密渠道,將毒品偷運至海外堂口,最終流入亞洲及歐洲市場,形成一條完整的跨國販毒網絡。[10]
1978年,「福義興」成員馬惜珍,馬惜如兄弟(《東方日報》創辦人)被控經營賭博與毒品走私,棄保潛逃至台灣,後一直被香港政府通緝。七十年代末,由於被香港廉政公署及反黑組重點打壓,導致部分核心領導人逐漸逃離香港,已令「福義興」地位大不如前。[11][12]
1987年,寶馬山雙屍案行兇的童黨主謀彭信義曾經加入「福義興」,該童黨有五人,於渡輪碼頭替人開車門收保護費為生。[13]
到了1988年,警方搗破灣仔一個黑幫頭目聚會,拘捕一名六十三歲的「福義興」龍頭,及十一名包括「福義興」高層頭目及另一黑幫「廣洪」的成員。「福義興」龍頭被控以三合會罪行,被判入獄,期後,有部分頭目過底轉投「新義安」,「福義興」勢力一再衰退。[14]
1988年6月,「福義興」柴灣話事人「傻雞」(本名李錦源)的家中發生滅門慘案,其14歲兒子被仇家斬殺、12歲女兒被斬至重傷,事件震驚社會。兇手為其徒弟兼同幫成員「細皺」(本名馮錦強),疑因退幫糾紛及個人怨恨行兇。「細皺」趁著「傻雞」逃避欠債而回潮洲鄉下「避風頭」,潛入其興民邨的家,用刀斬殺兩童後逃走,翌日在新蒲崗工廠被捕。他供稱因喝醉及情緒失控犯案。1989年被裁定謀殺罪成,判處終身監禁。[15]
1990年代起,「福義興」由主要製作海洛因及古柯鹼,轉型生產軟性毒品如搖頭丸、K他命、大麻精及冰毒,成為香港主要製毒黑幫之一。並在各區的狂野派對、的士高、娛樂場所及屋邨球場販賣。
2005年,福義興及新義安兩幫在秀茂坪區毒品生意每日約十萬元,價格低吸引觀塘及東九龍癮君子取貨,收益持續增加。然而福義興在區內勢力逐漸式微,面對新義安圖吞併毒品地盤,已爆發多次衝突,福義興遂向內地招募大量打手、藉助友好幫會人馬,醞釀血戰。警方獲情報後,動員四十多名探員在港九新界多地同步搜捕,先後拘捕十名涉及新義安及福義興的黑幫成員,行動有效阻止雙方即時衝突,並掌握雙方爭奪區內毒品利益的犯罪證據。[16]
2006年11月,坪洲鄉紳「福義興」新舊兩派因勢力爭奪發生至少四宗喋血事件,其中一名新派頭目在坪洲碼頭外遭伏擊受傷,舊派企圖進一步將新派趕出坪洲。警方調派水警總警區重案組、機動部隊及便衣警員逾50人登陸坪洲,大規模搜查遊戲機中心、食肆及酒家,拘捕一名涉案疑犯。同時,兩名坪洲鄉紳自動到警署協助調查。[17]
2007年初,香港東九龍及深水埗小巴線因利益衝突,福義興與新義安及14K幫派發生暴力事件。福義興經營鯉魚門至長沙灣小巴線,新義安及14K成員不滿路線重疊,雙方衝突升級,涉及多宗刑毀及傷人案,包括司機遭「爆樽」及斬傷。警方代號「Tooluser」展開掃蕩行動,拘捕一名涉案新義安打手,並收集衣物作證,追緝其他幫會活躍成員,反映小巴業界暴力事件持續惡化。[18]
近代事件
福義興在尖東華懋廣場地庫經營夜總會-「新花都」,低調卻資源雄厚,主力以香港本地小姐召待顧客。原址前身是「新義安」旗下的花都夜總會,2012年,因經營不堪負荷而轉手。[19][20]
2018年7月,慈雲山毓華街的「佳寶」肉檔疑似因商業糾紛遭人淋潑漂白水,導致多名職員及顧客受傷。警方調查後拘捕八名涉案男子,據了解,部分被捕者與福義興有關聯。行兇動機可能與豬肉供應商被拒絕入貨有關,遂尋求黑幫協助「教訓」對方。 [21]
2023年1月1日,福義興前坐館、綽號「富強」的吳冠霖在紅磡世界殯儀館設靈。由於其兒子與澳門14K黑幫頭目「崩牙駒」尹國駒的女兒結為親家,警方擔心江湖人士聚集可能引發衝突,特別派出西九龍總區反黑組及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記)人員到場戒備,並有軍裝警員高調巡邏,現場氣氛緊張。 [22]
2023年2月,「福義興」跨國販賣人口集團的主腦66歲姓趙香港男子,因潛逃泰國遭遣返,被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人員於香港國際機場拘捕。一名69歲女主腦「廟街皇后」,涉嫌參與「油麻地廟街禁錮案」,被控「販運他人進入或離開香港」及「販運人口以作賣淫目的」。另外兩名分別35歲姓柯及44歲姓鄔本地女子,被警員於土瓜灣及落馬洲拘捕,據悉,兩名女子均為該犯罪集團成員。[23]
2023年,福義興元老潘良才的長子潘德俊,在新界元朗屏山積極發展地產,擁有逾百萬呎土地,涉及私樓及安老院舍項目。[24]
參考資料
參閲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