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鼎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鼎話,又稱桐山話,是閩語閩東片的一種方言,通行於福建省寧德福鼎市大部分地區(北部與浙江接壤的部分地區則用浙南閩語)。在語言學中,福鼎話屬閩東片福寧小片,以桐山鎮的口音為標準口音。

快速預覽 福鼎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 ...

福鼎話屬閩東片的一種方言,但因臨近浙江省,與浙江省交往頻繁,因此受到蠻講浙東南小片吳語溫州話的一定影響,使之在閩東片中獨具特色。福鼎縣境內也存在一些福州話莆田話汀州話畲話和浙南閩南語的方言島,但使用這些方言的人,在村內用自己的母語,出村則用福鼎話。

音韻體系

1990年代縣志記錄福鼎話有15個聲母、41個韻母和7個聲調。[1]2007年秋谷裕幸調查距離縣城32公里的福鼎市白琳鎮音系,記錄了聲母18個、韻母42個,7個聲調(發音人:裘見斌,1955年生,茶葉廠商人;陳玉生,1942年生,木偶戲演員)。[2]

聲母

福鼎話有15個聲母。福鼎話聲母h在i行聲母前發音部位較靠前,發成ç[1]

韻母

福鼎話計有41個韻母,其中單韻母5個,複韻母14個,鼻音尾韻母11個,塞音尾韻母11個。[1]

福鼎話的陽入字大部分丟失喉塞音韻尾。[1]

聲調

福鼎話聲調表
標號 1 2 3 4 5 6 7
調類 陰平 陽平 上聲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音值 ˦˦˥ (445) ˨˩˨ (212) ˥˥ (55) ˥˧ (53) ˨˨ (22) ˥ (5) ˨˧ (23/23)
例字

註:加下劃線者發音短促。

連讀變調

兩字拼合組成一個詞時,前一個字因後一個字的聲調而發生聲調變化,後字則一律不變調。其變化的規律如下:[1]

  • 前音節為陰平時,後音節除了上聲使得前音節變成一樣的上聲(55)以外,其它聲調都使前音節變為陽去(22),例如:春445天445→春天22 445,天445井55→天井55 55。
  • 前音節為陽平時,後字無論是什麼聲調,連讀時前字通通變成半陽平(21),例如:年212貨22→年貨21 22,糧212食23→糧食21 23。
  • 前音節為上聲,後音節為陰聲調或入聲時,都變成半陰平(44),例如:手55套53→手套44 53;後字為陽平或陽去時,變為34,例如:語55文212→語文34 212;後字為上聲則變為陽去,例如:手55表55→手錶22 55。
  • 前音節為陰去,後為陰聲調或入聲時,變為半陰平(44),例如:照53顧53→照顧44 53;後字為陽平或陽去時,變為34,例如:戰53場212→戰場34 212;後字為上聲時,變為陽去22,例如:報53表55→報表22 55。
  • 前字為陽去時無論後字是什麼聲調,連讀時前字都是陽去調,即連讀時不變音。
  • 前字為入聲調時,後字無論是什麼音調,連讀時都變成陽入。例如:發5票53→發票2 53,局23長53→局長2 53。
Remove ads

腳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