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布倫茨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科布倫茨隕石坑(Coblentz)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撞擊坑,約形成於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美國物理學家及天體物理學家威廉·韋伯·科布倫茨(1873年-1962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毗鄰克拉克隕石坑;西北靠近皮澤蒂環形山;鮑耶環形山坐落在北面;東北分別是拉普蘭環形山和厄缶環形山;羅斯蘭環形山和范德瓦耳斯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南和西南,南面則橫亙著卡弗環形山[2],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為38.09°S 126.65°E,直徑32.66公里[3],深度為2.062公里[1]。
科布倫茨隕石坑保留有圓形的邊緣,但已被後續的撞擊所侵蝕。隕坑外側壁平緩,四周布滿了小隕坑,尤其是南側存在一處不規則的峪口。從西側壁到鮑耶環形山的南側壁連接著一道弧形山脊。坑壁高出周邊地形950米[1],內部容積約有748.09公里3[1]。碗狀的坑底表面平坦,除數座細小的隕坑外,沒有典型的地貌結構;南部和西南部地表有數處幽暗的低反照率斑塊。
參考文獻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