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Caldwell Catalogue)是一個包含109個比較明亮的星團、星雲和星系的天文星表。這個星表由英國天文科普作家、業餘觀測者、電視節目主持人派屈克·穆爾爵士(Sir Patrick Caldwell-Moore)編集,提供一些天文愛好者可以觀測的深空目標,是梅西耶星團星雲列表的重要補充。

歷史
梅西耶天體列表中列出的深空天體被認為是天文初學者進行深空天體觀測最好的目標,但穆爾卻發現一些明亮的深空天體如畢宿星團、雙星團(NGC 869和NGC 884)以及NGC 253等沒有被列入梅西耶天體列表中。同時,梅西耶天體列表是基於在北半球的觀測而得出的星表,並沒有列出南天球一些明亮目標如半人馬座ω、半人馬座A、珠寶盒星團和杜鵑座47等[1][2]。於是他快速列出了109個沒有在梅西耶天體列表中發表的深空天體(之所以列出109個,是因為梅西耶天體也是109個),並於1995年12月將星表發表在天空與望遠鏡雜誌上[3]。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受到天文愛好者的歡迎,一些小錯誤也被迅速得以改正。由於穆爾的第一個字母和梅西耶的第一個字母同為M,所以穆爾採用他名字中的Caldwell而不是習慣上用的Moore來命名這個深空天體表,並用Caldwell的第一個字母C來標記星表中的天體。[4]
特點
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列出的都是已經被天文學家所確認並被天文愛好者反覆觀測過的天體,因此它的編號並不像和梅西耶天體列表那樣是按照天體發現時間的先後進行排序,而是按照天體所在的赤緯進行排序,C1位於最北邊,而C109位於最南邊,其中只有NGC 4244和畢宿星團沒有嚴格按照赤緯進行排序[1]。在星表原版中,穆爾錯誤地將矩尺座S星團(NGC 6087)標記為NGC 6067,而半人馬座λ星團(IC 2944)被錯誤地寫成半人馬座γ星團。[1]
爭議
根據《劍橋天文愛好者指南》,當天體表面世的時候,有不少天文愛好者批評派屈克·穆爾。他們普遍認為派屈克·穆爾狂妄自大,因為表中的天體早已經有名字,並且早已被編入別的天體表,更何況這些天體並不是派屈克·穆爾發現的。不過對於深空天體觀察家而言,更具爭議的是天體表本身。
對於北半球的觀星者而言,要觀賞表中的所有深空天體,簡直是難過登天。因為表中的深空天體,有不少都是位於南天球。就是說,這些天體不是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就是太接近南方的地平線,很難進行有效的觀察。而業餘天文盛行於北美和歐洲地區,大多數天文愛好者都在北半球居住,也難怪他們會有這樣的批評。
另外,活躍於CLOUDYNIGHTS討論區的觀察家都說,表中天體的光度過於極端。例如編號為C41的畢宿星團,光度為0.5等,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然而,編號為C24的英仙座A,光度只有11.6等,要用大口徑的望遠鏡才可以看到。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中的很多天體,光度都9至11等,對初學者和在城市居民而言,實在太暗淡了。
陰謀論者甚至認為派屈克·穆爾之所以編撰這份天體表是出於商業動機。事實上,天體表面世後,個別出版社就積極地推出各種指南和精品。
不過,這份天體表也有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首先,這份天體表令一些受冷落的深空天體,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編號為C10的NGC 663,光度7.1等,用雙筒望遠鏡也可以看到,卻僅僅因為沒有被編入梅西耶天體列表,而受到初學者的忽視。此外,對南半球特別是澳洲的觀星者而言,這份天體表顯得格外的彌足珍貴。還有,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中的一些天體,在中緯度地區也可以看到,對新興市場特別是東南亞的觀星者而言,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科德韋爾深空天體在星圖中的位置
科德韋爾深空天體表的天體類型
暗星雲 | 1 |
星系 | 35 |
球狀星團 | 18 |
星雲 | 9 |
疏散星團 | 25 |
疏散星團和星雲 | 6 |
行星狀星雲 | 13 |
超新星遺蹟 | 2 |
總計 | 109 |
科德韋爾深空天體列表
星團 |
星雲 |
星系 |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1.原版中錯誤地被記為NGC 6067,但描述的內容是NGC 608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