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爾法克斯大屠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 |
科爾法克斯大屠殺是於1873年4月13日復活節在路易斯安那州格蘭特教區所在地科爾法克斯發生的一場大屠殺,或稱科爾法克斯騷亂,估計有62至153名黑人被前邦聯士兵、3K黨和白人聯盟成員殺害。三名白人在對抗中死亡。
在有爭議的路易斯安那州長和地方官員的1872年選舉之後,一群配備了步槍和一門小炮的白人聯盟,制服了占領科爾法克斯的格蘭特教區法院的共和黨自由民和州民兵(也是黑人)。[1][2]大多數自由民在投降後被殺;近50人被俘後於當晚被殺。後續研究估計的死亡人數各不相同,從62人到153人不等;其中有3名白人死亡,但黑人受害者的人數難以確定,因為許多屍體被扔進紅河或被移走在亂葬崗中埋葬。[3]
Remove ads
科爾法克斯法院衝突
由於擔心白人聯盟可能會試圖接管當地教區政府,黑人族群開始在法院周圍建立戰壕,並進行演習以保持警惕。共和黨的辦公人員便在戰壕內過夜,鎮守了三個星期。
3月28日,納什、卡扎巴特、哈德諾和其他白人融合主義者號召武裝的白人在4月1日奪回法院。從附近的溫恩和周邊教區招募其他白人加入他們的行動。共和黨人肖、雷斯特和弗勞爾斯等人開始募集一批武裝的黑人保衛法院。
黑人共和黨人劉易斯-米金斯和州民兵上尉威廉-沃德,一名黑人聯邦退伍軍人,突襲了反對派領導人的住宅。威廉-R-拉特蘭法官,比爾-克魯克申克, 和吉姆-哈德諾。4月2日,白人和黑人之間爆發了槍戰,4月5日再爆發槍戰,使用的獵槍精度不高,因此沒有造成傷亡。事後雙方安排進行和平談判。談判結束時,一名白人開槍打死了一位黑人,其名為傑西·麥金尼,據稱他是旁觀人士。4月6日的另一場武裝衝突以武裝黑人勝利而告終。隨著社區愈加動盪,黑人婦女和兒童進入佔領的法院尋求保護。
總部設在格蘭特教區的路易斯安那州民兵第6步兵團A連的指揮官威廉-沃德,曾以共和黨的票當選為該教區的州代表。他寫信給凱洛格州長,尋求美軍增援,並將信交給威廉-史密斯-卡爾霍恩轉交。卡爾霍恩乘汽船 "拉貝爾 "號沿紅河而下,但被保羅-胡伊、哈德諾和克魯克尚克抓獲。他們命令卡爾霍恩讓黑人離開法院。
黑人保衛者拒絕離開,儘管受到納什指揮的武裝白人隊伍威脅。為了在政治緊張局勢上升期間招募到人員,納什製造了黑人準備殺死所有白人男子並將白人婦女據為己有的謠言。4月8日,反共和黨的紐奧良《每日皮卡伊恩報》以聳動標題煽動緊張局勢:「歪曲事件:格蘭特教區的暴動/黑人的可怕暴行/不尊重死者。」
這些消息吸引了更多來自該地區的白人來到格蘭特教區,加入納什。所有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同盟退伍軍人。 他們購買了可以發射鐵的四磅大炮。 其中白人派克蘭斯曼·戴夫·保羅(Klansman Dave Paul)曾說:「男孩,這是爭取白人至上的鬥爭。」 [4]
患肺結核和風濕病的民兵隊長沃德(Ward)在4月11日乘坐汽船下河前往紐奧良,從凱洛格尋求武裝幫助。 並未直接參與相關行動。[5]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