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羅澳擬蟾

两栖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羅澳擬蟾
Remove ads

科羅澳擬蟾學名Pseudophryne corroboree)是澳洲南部高原特有的一種細小。其外觀像澳大利亞原住民舞宴上參與者的化妝,故又名澳洲夜宴蛙

快速預覽 科羅澳擬蟾,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佈

科羅澳擬蟾只分佈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的南部及首都領地的亞山區中,面積約有400平方公里。

繁殖

科羅澳擬蟾4歲大才達至性成熟,當中1年為蝌蚪及2年的幼體。它們只有一次繁殖季節。它們約於12月就會在地上近池塘邊、潮濕草原等的地上繁殖,雄蟾會在草中及苔蘚中築巢。雄蟾透過發聲來取悅雌蟾。每一隻雄蟾都可以前後吸引達10隻雌蟾,並會挖更深的地方。當卵在4-6個月大時,若被水淹過,它們的卵會生成保護層。蝌蚪需要6-8個月的成長。變態是於12月至2月發生。[2] 科羅澳擬蟾只在山區及亞山區的林地、石楠地及草原繁殖,不繁殖時則會走到附近的森林或林地等地方。

食性

科羅澳擬蟾喜歡吃甲蟲昆蟲幼蟲蝌蚪則喜歡吃藻類及其他細小的有機物

毒性

科羅澳擬蟾是第一種發現能自行製造有毒生物鹼脊椎動物。這些生物鹼會從皮膚中分泌出來保護自體,也可以抵抗皮膚感染。[3]

行為

科羅澳擬蟾在冬天時會在任何可以遮蔽的地方冬眠,包括雪桉、樹皮或掉下的葉子。雄蟾會留在巢中與多隻雌蟾交配[4]

保育狀況

在過往30年間,科羅澳擬蟾的數量大幅下降。於1970年代,它們的數量也算是大量;但到了2004年,其數量只餘下64隻成年蟾。在過去10年它們的數量就下降達80%之多。它們只分佈在新南威爾斯大雪山可西歐斯可國家公園內10平方公里的地方,只會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地方出沒。[5] 它們是澳洲最為瀕危物種之一。

棲息地破壞及退化、野生動物的出現、東南澳洲乾旱循環的延長、與及加強了的紫外線照射等,都令科羅澳擬蟾的數量大幅減少。另外,壺菌病也影響著它們。為了保護它們,現正有採集它們的卵及培育蝌蚪。現亦正就圈養它們作出研究。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