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秦簡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秦簡公(前428年—前400年),姓,名悼子[註 2]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秦懷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靈公之叔,[註 3]在位15年。

快速預覽 秦簡公, 君主 ...

秦簡公在位期間,被魏國奪取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國力進一步衰落。

繼位

秦國自秦厲共公以後,國內國政長期由舊貴族把持,國君的廢立也由他們掌握。[7]前415年,秦靈公去世後,秦國國內重臣擁立在晉國的秦懷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靈公之叔秦簡公回國繼位,[8][9]秦靈公之子公子師隰(即公子連,後來的秦獻公)沒有能夠繼位而被迫流亡至魏國。[10]

河西之戰

魏國自魏文侯繼位後,政治上任用翟璜吳起李悝魏成子等人進行改革,使魏國國勢逐漸強盛。面對內外交困的秦國,魏國採取主動進攻的方式,奪取了秦國的河西地區。[11]

前413年,魏國大舉進攻秦國,魏國上地郡守李悝在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大敗秦軍。[註 4][12]次年,魏文侯派太子擊包圍並占領了秦國的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遷出當地的居民。[13]

前409年[註 5],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里(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並築城。[14]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攻克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並築城。[15][16][17]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的重泉村)加以防守。[18]至此,魏國全部占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19]

魏國占領河西地區後,成為秦國東進的心腹大患。前401年,秦簡公派兵攻打魏國,到達陽狐,但此時秦軍無力穿越西河郡到達河東。[註 6][20]直到前330年,秦國才從魏國手中完全收復河西地區。[21]

Remove ads

改革

經過一系列失敗後,秦簡公被迫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主要措施有:

佩劍是諸侯國內貴族代表身份的象徵,早在改革前秦國國內就有民間佩劍的風氣。[22]秦簡公於前409年允許官吏佩劍,[23]次年,又允許百姓佩劍。[24]

因河西之戰的失敗,使秦國失去關中平原重要的產糧區,秦簡公被迫於前408年在國內開始按畝徵收禾稼作為租稅。[25][1]郭沫若認為這是秦國國內合法承認土地私有化的標誌,也標誌著秦國國內地主制度的建立。[26]祝中熹認為秦簡公時的「初租禾」與秦獻公的「戶籍相伍」制度與以及秦孝公時的「制轅田,開阡陌」前後呼應,是秦國由村社制向自耕農制轉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27]

去世

前400年,秦簡公去世,葬於丘里景公西[註 7],其子秦惠公繼位。[註 8][29][9]

注釋

  1.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記載秦懷公元年,生靈公。楊寬考證後認為此處靈公為簡公之誤,見楊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39頁。[1]
  2. 王蘧常所著《秦史》認為悼子非秦簡公真名。[2]
  3. 一說秦簡公為秦厲共公之子,秦懷公之弟。[3][4][5][6]
  4. 林春溥的《戰國紀年》認為李悝在擔任上地郡守期間指揮了這場戰役,見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61頁。[1]
  5. 關於吳起奪取秦國臨晉的時間,《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及《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記載有誤,此處採納林劍鳴所著《秦史稿》的觀點,見林所著《秦史稿》第170頁。[11]
  6. 《史記正義·魏世家》引《括地誌》、《水經注》和《九域志》皆記載陽狐位於河東,楊寬認為此時河西地區已經完全被魏國占領,秦軍無力越過西河郡到達河東,陽狐的具體位置不詳,見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202頁。[1]
  7.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作僖公西,秦國君主中無僖公。《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記載景公一作僖公,依據此說法應為景公西。
  8. 《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引《竹書紀年》記載秦簡公於前406年去世,秦敬公在位13年後傳位給秦惠公,與《史記》記載不同。[2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