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稀子蕨

稀子蕨科稀子蕨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稀子蕨
Remove ads

稀子蕨(學名: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為碗蕨科稀子蕨屬的植物。由於稀子蕨屬家族全球只有3種,也有學者將其獨立為稀子蕨科。[1][2]

快速預覽 稀子蕨,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別稱

佛子蕨、觀音蓮、零餘子蕨。[3]

習性

地生,生長在林下遮蔭且腐植質豐富的環境。[4]

分布

中國大陸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區、中南半島、臺灣低、中海拔山區(約海拔1000到2000公尺)之闊葉樹林陰濕地可見。[4][5]

稀子蕨的分布狀況和臺灣多種裸子植物類似,產於喜馬拉雅山東部一帶和臺灣,這個範圍是200萬至1萬年前冰河期之際全球最大的避難所,因此稀子蕨可能是冰河期當時生物避難所遺留下來的物種。[2][4]

特徵

Thumb
稀子蕨的不定芽

多年生蕨類植物;根莖短且斜生(ascending);葉叢生,葉柄長25~50cm,基部暗褐色,密被腺毛;葉片卵形至三角形,長30~60cm,寬20~35cm,三到四回羽狀複葉,草質,先端銳尖(acute),末羽片橢圓形,葉軸表面常有拳頭狀不定芽,羽軸表面有時也有,落地後可萌出新株,葉近軸面與遠軸面相似;孢子囊群無孢膜、圓形,著生於側脈頂端。[4][6]

有些蕨類的不定芽成熟後會被風或水帶走,如東方狗脊蕨,然而稀子蕨的芽太大太重,無法乘風離去,且長在林下遮蔭處、不靠水邊,很難藉著水離開。那麼,花了比別人更多的能量來生長比其他蕨類都顯得龐大的不定芽,似乎不是明智之舉,幸好這種在冰河時期於臺灣避難的蕨類,於中海拔找到了適合它的環境,所以族群不少。[7]

應用

稀子蕨的不定芽可以食用,不但是許多野生動物的美食,也有紀錄表示原住民族會食用稀子蕨的不定芽[8],烤熟後味道如帶有草味的花生。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