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穆孔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穆孔暉(1479年—1538年),伯潛玄菴山東堂邑縣人,明朝心學家、理學家,政治人物,弘治甲子解元,乙丑聯捷進士,官至太常寺卿

快速預覽 穆孔暉, 籍貫 ...

生平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山東鄉試第一名(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捷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為劉瑾所惡,調南京禮部主事

劉瑾敗,穆孔暉復官。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升南京國子監司業,丁憂歸,服闋,十一年十月改北國子監司業,十五年五月改翰林院侍講,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與溫仁和主考順天府鄉試,四年六月以武宗實錄成,升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學士,九年七月掌翰林院事,十年三月因失誤經筵日講,調為南京尚寶司卿,七月升南京太僕寺少卿,十二年二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十三年七月致仕。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贈禮部右侍郎文簡[1]

著作

著有《讀易祿》、《尚書困學》、《大學千慮》、《玄庵晚稿》、《前漢通紀》、《讀史通編》等。

登科錄

曾祖穆弘,訓導;祖穆彪、父穆清;母任氏;繼母黃氏。重慶下,妻張氏,弟孔曜、孔時、孔照、孔暘、孔暄、孔矚。[2]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