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穆桑卡瓦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穆桑卡瓦龍(屬名:Musankwa)是大腳類蜥腳形亞目恐龍已滅絕的一個屬,來自辛巴威晚三疊世(諾利階)礫狀砂岩組。屬下包括單一物種薩尼亞蒂穆桑卡瓦龍(M. sanyatiensis),所知於部分右腿。穆桑卡瓦龍代表從辛巴威命名的第四種恐龍。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穆桑卡瓦龍正模標本NHMZ 2521由保羅·巴雷特於2018年3月在位於辛巴威卡里巴水庫Spurwing島海岸的上卡魯群(Spurwing East Palaeosol地)礫狀砂岩組沉積物中發現。該標本由一個關節連接的部分右腿組成,除無法鑑別的骨骼碎片外,還包括股骨、脛骨及距骨。此地還發現一個腓骨遠端碎片,但在描述前就已於收集和清修期間遺失。[1]
穆桑卡瓦龍化石材料在2020年的上卡魯群地質及古生物學研究中首次提及,並初步鑑定為屬於某種非恐龍的主龍形態類。[2]正式描述之前,該材料在2023年一篇學術研討會摘要中簡要提及為屬於一種類似里奧哈龍的蜥腳形亞目。[3]
2024年,巴雷特等人據此化石遺骸描述了原始蜥腳形亞目新屬新種薩尼亞蒂穆桑卡瓦龍(Musankwa sanyatiensis)。屬名Musankwa取自發現正模標本的野外考察期間為古生態學家提供實驗室及住所的船屋名。「Musankawa」屬湯加語詞彙,意為接近結婚年齡的男子。種名sanyatiensis取自流入模式產地附近卡里巴水庫的薩尼蒂亞河。[1]
穆桑卡瓦龍是繼1969年命名的羅得西亞「合踝龍」、[4]1972年命名的火山齒龍、[5]及2022年命名的姆比雷龍[6]後辛巴威命名的第四種恐龍。[1]
Remove ads
描述
分類
巴雷特等人(2024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將本屬恢復為蜥腳形亞目大腳類演化支的最原始成員,並發現里奧哈龍科是該屬的鄰近演化支。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1]
大腳類 Massopoda |
| |||||||||||||||||||||||||||||||||||||||||||||||||||||||||||||||||||||||||||||||||||||||||||||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