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穆氏翼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穆氏翼龍(學名:Muzquizopteryx)是翼龍目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墨西哥科阿韋拉州。
在90年代,Múzquiz市的一個採石場工人發現一個翼龍類化石,化石被上司當作辦公室的牆壁裝飾。在2002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獲得這個化石,之後與德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海德堡大學共同研究化石,由德國大眾汽車出資贊助研究經費。在2004年,這個化石有初步科學研究[1]。在2006年,這些化石被正式敘述、命名。模式種是科阿韋拉穆氏翼龍(M. coahuilensis),屬名意為「Múzquiz市的翼」;種名則是以科阿韋拉州為名[2]。
正模標本(編號UNAM IGM 8621)是一個幾乎完整、天然狀態的骨骼,賴自於成年個體,手臂上附有軟組織,兩個前臂旁有化石化的肌腱。化石的地質年代為康尼亞克階[3]。
在2012年,當地採石場工人發現第二個標本(編號MUDE CPC-494)。化石是一個右翼,來自於亞成年個體,體型被估計約是正模標本的81%。這個標本可能來自於較古老的土崙階。這個標本被標名為穆氏翼龍的未命名種(Muzquizopteryx sp.)[4]。
穆氏翼龍的翼展為2公尺。在2006年時,是當時已知最小型的白堊紀晚期翼龍類。牠們的頭部延長,頭頂有短而圓的頭冠,往頭後方延伸。嘴部無齒。手臂粗壯,肱骨有大型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顯示牠們有強壯的翼部肌肉。翅骨(Pteroid bone)長、朝向頸部,支撐者翼膜[2]。
穆氏翼龍被分類於夜翼龍科,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小、年代最早的夜翼龍科動物。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