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穆罕默德佈道周年紀念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穆罕默德佈道周年紀念日(Eid al-Ghadeer)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曆十年都爾黑哲月十八日在拉比谷乾谷(Ghadir Khumm)作最後一次佈道的節日[1]。什葉派教徒會慶祝穆罕默德佈道周年紀念日[2],並以此作為確立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是穆罕默德繼承者的身份[3]。遜尼派對此並無異議,但不會在該天慶祝,遜尼派教徒認為只有開齋節及古爾邦節才值得慶祝。 Template:Pp-pc
Template:Muhammad Ghadīr Khumm(阿拉伯語:غَدِير خُمّ)是穆斯林們聚集,聆聽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於632年3月16日(公元)發表布道的事件。據說,這次聚會發生在Khumm的「ghadir」(阿拉伯語:غَدِير,直譯:「池塘」)旁邊的「wadi」(阿拉伯語:وَادِي,直譯:「山谷」)中,靠近當時的al-Juhfa定居點,位於麥加和麥地那之間的路上。穆罕默德在此地讓隨他進行告別朝覲(他唯一的朝覲儀式)的眾多穆斯林隊伍停下。
在這場布道中,穆罕默德於632年6月去世前不久,公開聲明支持他的堂弟兼女婿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他說:「誰的mawla我是,阿里就是他的mawla」(阿拉伯語:من كنت مولاه فهذا علي مولاه)。「Mawla」(阿拉伯語:مولاه)是一個多義的阿拉伯語詞,根據語境可以意為「保護人」、「主人」、「領袖」或「朋友」。什葉派穆斯林認為這次布道明確指定阿里為穆罕默德之後的穆斯林領袖,並將該事件周年紀念為Eid al-Ghadir。而遜尼派則認為這只是穆罕默德對阿里的高度評價的簡單肯定。
Remove ads
詞源
Ghadir Khumm既指穆罕默德布道時穆斯林的聚會,也指其地理位置,即位於Khumm山谷(wadi)中的一個池塘(阿拉伯語:غَدِير,羅馬化:ghadir),由附近的泉水供給,坐落在麥加和麥地那兩城之間。[4] 該池塘靠近al-Juhfa定居點,[5] 是麥地那、埃及和伊拉克三地交通要道的交匯處。[6] khumm(阿拉伯語:خُم)一詞被譯為「欺騙者」,此山谷因池水咸澀不可飲用而得名。[7] 事件發生時,該地區的原住民,即Banu Khuza'a和Banu Kinana部落,因牧場貧瘠和氣候惡劣已遷離此地。[4] 在穆罕默德於此發表講話之前,這裡很可能從未作為商隊的驛站使用過。[8] 在什葉派文獻中,Ghadir Khumm的惡劣環境被視為凸顯穆罕默德神聖使命緊迫性的象徵,因為他希望在朝聖者分別前,向最多的人傳達自己的講話。[9]
背景
在穆罕默德遷徙至麥地那十年後,也就是他去世前不久的632年公元,穆罕默德在Dhu al-Qadah的最後幾天於麥加完成了朝覲儀式。[10] 這次朝覲儀式後來被稱為Farewell Pilgrimage(告別朝覲)。[10] 在麥加(阿拉法特山)的一次布道中,[11],以及可能在Ghadir Khumm再次,[4][12][13],穆罕默德提醒穆斯林他即將去世。朝覲結束後,他帶領一隊穆斯林從麥加返回麥地那。在返回途中,穆罕默德在Ghadir Khumm向隨行的穆斯林宣布了這一消息,[5] 當時聚集的人數可能達數萬。[14]
布道
在Ghadir Khumm,穆罕默德在正午集體禮拜前讓穆斯林商隊停下,等朝聖者各自分道揚鑣之前,[5] 並要求搭建一個講壇。[4] 禮拜結束後,[15] 穆罕默德向大量穆斯林發表布道,強調了古蘭經和他的ahl al-bayt(阿拉伯語:أهل البیت,直譯:「家族之人」,即他的家人)的重要性。[12][16][17][4][13] 他的這一宣言被遜尼派和什葉派權威廣泛記載,出現在遜尼派經典聖訓集Musnad Ibn Hanbal中的版本如下:
我在你們中留下了兩件寶物,只要你們緊緊依附它們,在我之後就不會迷失。其中一件比另一件更偉大:一本是神的書,是從天到地的繩索,另一件是我的後裔,我的「ahl al-bayt」。這兩者直到他們回到[天堂的]池邊(kawthar)時才會分離。[16]
這被稱為thaqalayn聖訓(阿拉伯語:حديث الثقلين,直譯:「兩件寶物的言語」),穆罕默德可能在多個場合重複了這句話,[16][18] 實際上在遜尼派和什葉派文獻中都能找到數個類似版本。[16] 例如,出現在另一本遜尼派經典文獻al-Sunan al-kubra中的版本還包含警告:「你們在我之後要小心對待這兩件寶物。」[19] 隨後,穆罕默德拉著阿里的手,問眾人他是否不是比他們自己更有權威(awla,直譯:「更有權威/更親近」),[4][20] 這顯然是指《古蘭經》第33章第6節。[21][22][23] 當大家表示肯定時,[4] 他宣告道:
「誰的mawla我是,阿里就是他的mawla。」(阿拉伯語:من كنت مولاه فعلي مولاه)[5][24][15][4]
這在什葉派神學中被稱為walaya聖訓(阿拉伯語:وَلاية,直譯:「精神權威」)。[12] 據記載,穆罕默德可能又重複了三到四次這句話,見於Musnad Ibn Hanbal。[17][19] 他隨後繼續道:「真主啊,愛阿里的朋友,敵阿里的敵人。」根據部分版本,[12][23] 包括遜尼派的Shawahid al-tanzil和什葉派的Nahj al-haqq。[25] 遜尼派學者Ibn Kathir(Template:Died in)和Ahmad ibn Hanbal(Template:Died in)記載,穆罕默德的夥伴'Umar在布道後祝賀阿里,並對他說:「你現在已成為每一位忠誠信士男女的mawla。」[26][4][27]
歷史性

Ghadir Khumm事件的歷史性在穆斯林群體中鮮有爭議,[4][28][29][30] 因為其記載傳統在古典伊斯蘭文獻中「是最廣泛認可和證實的(阿拉伯語:تواتر,羅馬化:tawatur)」之一。[5] 儘管如此,早期文獻中存在若干不同版本,[5] 並且有大量不同的記載。[4] 例如,遜尼派博學家al-Biruni(Template:Died in)的《Chronology of Ancient Nations》中就保存了Ghadir Khumm的敘述,該書現存於十四世紀初Ibn al-Kutbi所抄錄的伊爾汗國版本中。[31] 負責該抄本的人員具有什葉派傾向,從其中描繪阿里的插圖可見一斑,其中一幅題為《阿里在Ghadir Khumm的任命》。[32]
Ghadir Khumm的記載在遜尼派和什葉派文獻中均有出現,這些記載有時甚至可以不分教派地互換引用。[33] 例如,什葉派學者Abdul Hosein Amini(Template:Died in)依賴於遜尼派和什葉派文獻,列舉了一百多位聖門弟子和八十四位tabi'un曾敘述過此事件,其中大多數如今被歸為遜尼派。[34][12] 什葉派作者Hamid H. Musavi(Template:Died in)和Hussein A. Mahfouz(Template:Died in)也做過類似工作。[35] 其他早期記載還包括什葉派傾向歷史學家al-Ya'qubi(Template:Died in)的敘述,[4] 以及遜尼派學者Ibn Hanbal、Ibn Kathir、[4] Ibn Asakir(Template:Died in)、[12][4] al-Tirmidhi(Template:Died in)、al-Nasa'i(Template:Died in)、Ibn Maja(Template:Died in)、Abu Dawud(Template:Died in)、Ibn al-Athir(Template:Died in)、Ibn Abd al-Barr(Template:Died in)、Ibn Abd Rabbih(Template:Died in)和Jahiz(Template:Died in)。[36]
然而,一些遜尼派歷史學家,如al-Tabari(Template:Died in)、Ibn Hisham(Template:Died in)和Ibn Sa'd(Template:Died in),幾乎未提及Ghadir Khumm事件,[4] 可能是因為該事件支持了什葉派的合法性主張,[12][37] 或者他們不願因支持什葉派而激怒遜尼派統治者。[4][12][38] 因此,西方學者的著作(以這些歷史學家為基礎)也很少提及Ghadir Khumm。[4] 儘管Ghadir Khumm未見於Tarikh al-Tabari,其作者卻記載了穆罕默德在同一「時間節點」公開駁斥了關於阿里在葉門行為的某些投訴。伊斯蘭學者Maria M. Dakake因此認為al-Tabari有意用另一則讚揚阿里但不具備什葉派精神與合法性含義的傳統取代了Ghadir Khumm的記載。[39] 另外,在九世紀的巴格達,遜尼派團體Ahl al-Hadith中的一些人顯然否認該事件,[21] 這可能促使al-Tabari在其已佚失的著作al-Walaya或未完成的Kitab al-Fada'il中反駁他們的觀點。[21][39][4][34][12] 同樣,作為什葉派布韋伊王朝的高級官員,什葉派神學家Sharif al-Radi(Template:Died in)在其Nahj al-balagha中也未提及Ghadir Khumm,可能是為了避免激怒遜尼派阿拔斯王朝。[12]
Remove ads
在什葉派及部分遜尼派文獻中,[21] 《古蘭經》中的兩節經文與Ghadir Khumm事件相關:一是宣布伊斯蘭圓滿的5:3節,另一是敦促穆罕默德履行神聖使命的5:67節。[40][12] 後者有時被稱為tabligh節(阿拉伯語:تبليغ,直譯:「宣告」),被遜尼派注釋家al-Suyuti(Template:Died in)、al-Razi(Template:Died in)[41],以及什葉派注釋家al-Qumi(Template:Died in)等人[42]與Ghadir Khumm聯繫在一起。[40][12][4] tabligh節警告穆罕默德:
使者啊!你要傳達從你的主降示於你的(信息);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沒有傳達他的使命。真主必保護你免受世人(傷害)。真主確不引導不信道的民眾。[43]
據什葉派說法,這節經文是在Ghadir Khumm之前降示,促使穆罕默德宣布關於阿里的消息,而此前他因擔心部分同伴的反應而有所遲疑。[42] 遜尼派則有不同解釋,其中一種認為這節經文與穆罕默德對猶太人和基督徒的批評有關。[44] 儘管如此,tabligh節極有可能與告別朝覲後發生的事件,包括Ghadir Khumm有關,因為《古蘭經》第五章(sura五)通常與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最後幾年相關。[45] 《古蘭經》5:3節,也稱為ikmal al-din節(阿拉伯語:إِکْمَال الدِّيْن,直譯:「宗教的完善」),在al-Tabari和遜尼派注釋家al-Baghdadi(Template:Died in)的部分遜尼派記載中[46],以及什葉派注釋家al-Tusi(Template:Died in)等人的著作中,也與Ghadir Khumm相關。[47][40][12][48] 相比之下,大多數遜尼派注釋家則將此節與告別朝覲聯繫起來,[49] 這也是al-Ya'qubi的觀點。[50] 在各種遜尼派觀點中,ikmal al-din節可能指的是告別朝覲期間朝覲儀式的確立,或是隨著本節餘下部分飲食律例的啟示,伊斯蘭立法的終結,儘管關於riba的一些規定可能是在此節之後才啟示的。[51][47] ikmal al-din節內容如下:
今天,不信道的人對你們的宗教已絕望。你們不要怕他們,只要怕我!今天,我已為你們完善了你們的宗教,完成了我對你們的恩典,並為你們選擇了伊斯蘭為宗教。[49]
Remove ads

Ghadir Khumm事件同樣被保存在阿拉伯文學中。[4][52][12] 最早的例子是一首有爭議的詩,歸於Hassan ibn Thabit(Template:Died in),[4][34] 他曾陪同穆罕默德完成朝覲。[34] 例如,這首詩被著名什葉派神學家al-Mufid(Template:Died in)引用。[53] 據伊斯蘭學者Husain M. Jafri(Template:Died in)稱,這首詩也見於其他什葉派和遜尼派文獻。[34] 詩中有句寫道:「起來吧,阿里,因為我(穆罕默德)離世後,只有你是伊瑪目和引導者。」[21][27][54] 關於其真偽,另一位專家Mohammad A. Amir-Moezzi認為這種歸屬沒有問題,[12] 而Jafri則認為,作為「穆罕默德的官方詩人-記錄者」,Ibn Thabit不可能對這些事件毫無記錄。[34] 相反,伊斯蘭學者Josef Horovitz(Template:Died in)和Ignác Goldziher(Template:Died in)否認這首詩的真實性。[34] 什葉派詩人al-Kumayt ibn Zayd(Template:Died in)也是早期以同一主題作詩的代表人物。[12]
Remove ads
在哈里發任期內,阿里曾要求穆斯林出面作證Ghadir Khumm事件的經過。[55][56][57] 通過此舉,他可能公開宣示了自己在精神和政治上的權威高於他人,尤其高於其前任。[55][57][58] 穆罕默德在Ghadir Khumm的宣言「真主啊,請做阿里朋友的朋友,做他敵人的敵人」,很可能正是當時效忠誓言的標準用語。[59] 實際上,阿里及其子哈桑在各自的哈里發時期,也都要求支持者作出類似的效忠誓言。[60] walaya聖訓也被穆罕默德的同伴Ammar ibn Yasir引用,用以支持阿里哈里發合法性的主張——這是什葉派歷史學家Ibn A'tham al-Kufi(九世紀)在描述斯芬之戰(657年)前談判時的記載。這可能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類似引用。[61]
解釋
雖然Ghadir Khumm事件的真實性鮮有爭議,但其解釋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存在分歧。[4] Mawla(阿拉伯語:مولى)是一個多義的阿拉伯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歷史時期和語境中有所不同。[62] 該詞根w-l-y(و-ل-ي)表達雙方間的親近和關聯,[63] 因此該詞本身可有相反的含義,如「主人」、「領袖」、「保護者」、「摯愛」、「支持者」、「獲釋奴隸」、「朋友」、「客戶」及「鄰居」等。[64][65][52] 在伊斯蘭時代之前,該詞可能用於指代任何形式的部落聯盟,[66] 而在《古蘭經》和聖訓文獻中,mawla及其同根詞wali可表示「主」、「主人」、「受託人」、「監護人」、「幫手」、「保護的朋友」、「獲釋奴隸」及(精神或物質上的)「繼承人」。[67][68][62] 在Ghadir Khumm事件的語境中,mawla一詞的解釋往往沿教派界線分歧。什葉派文獻將其解釋為「領袖」、「主人」和「保護者」,[34] 而遜尼派對這次布道的記載通常解釋較少,[4] 或將該聖訓視為表達愛或支持的言辭,[69] 也有用其同根詞wali(指真主,直譯:「真主的朋友」)替代mawla的情況。[4][12][70] 因此,什葉派視Ghadir Khumm為穆罕默德授予阿里宗教和政治權威(walaya)的儀式,[65][71][21] 而遜尼派則認為該事件表明兩人之間的關係,[72][12][73] 或者阿里應執行穆罕默德的遺願。[72] 無論如何,多義詞mawla的正確解釋取決於其語境。[74] 穆罕默德在布道中可能將mawla與其早先使用的awla(「比信徒自己更有權威」,awla bi-kum min anfusi-kum)同義使用,這支持了什葉派對mawla一詞權威含義(awla bi al-tasarruf)的解釋。[75][74] 另一方面,遜尼派神學家al-Baqillani(Template:Died in)拒絕將穆罕默德對awla和mawla的即時使用聯繫起來。[23]
什葉派觀點

對什葉派穆斯林而言,Ghadir Khumm象徵著阿里被授予穆斯林社群監護權(walaya),成為穆罕默德之後的繼任者。[76] 對他們來說,這也是穆罕默德關於阿里繼承權最公開的宣布。[77][78] 什葉派記載描述,奧馬爾等聖門弟子在布道後前往阿里處,向他祝賀並宣誓效忠,甚至稱他為amir al-mu'minin(阿拉伯語:أَمِيْر ٱلْمُؤْمِنِيْن,直譯:「信士的領袖」)。[4][79]
對什葉派而言,Ghadir Khumm在烈日下向成千上萬穆斯林公開宣布,顯然不支持遜尼派關於愛(阿拉伯語:محبة,羅馬化:muhabba)與支持(阿拉伯語:نصرة,羅馬化:nusra)的解釋。[69] 這兩者本就是每個穆斯林對其他穆斯林的義務,而不僅限於阿里。[69] 雖然遜尼派的Ibn Kathir認為Ghadir Khumm是對阿里在葉門遠征期間相關投訴的回應,[4] 什葉派法學家Ibn Shahrashub(Template:Died in)則主張穆罕默德早已駁回這些異議。[21] 至於mawla一詞的多重含義,什葉派神學的標準做法是逐一排除所有其他解釋,直至只剩下「權威」這一含義。[50]
Remove ads
遜尼派觀點
在遜尼派穆斯林中,Ghadir Khumm事件並不與穆罕默德的繼任問題相關聯。[80] 相反,這一事件通常與阿里在葉門的軍事行動有關,他在告別朝覲前剛剛從那裡歸來。據說阿里嚴格執行伊斯蘭關於戰利品分配的規定,這激怒了一些士兵。例如,Ibn Kathir在記載中支持阿里,但也認為Ghadir Khumm的布道只是穆罕默德基於早前事件,公開表達對阿里的愛與敬重。[4]
對遜尼派而言,大多數聖門弟子在Ghadir Khumm面對穆罕默德明確任命阿里卻無動於衷、行為失當,是不可想像的。[65] 確實,有人認為穆斯林社群的表現並不像是聽說過這樣的任命,[81][82] 因此認為這一指定不太可能發生。[81][83] 相比之下,什葉派則認為社群故意無視了對阿里的指定,[84] 並指出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是由其前任阿布·伯克爾指定的,[85][86] 還有其他歷史證據,[12][40] 並且多數並不代表正當性,這一點在《古蘭經》中也有體現。[87][65] 也有人主張,穆罕默德如果有如此重要的宣布,理應在朝覲期間提前說明,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種說法等同於質疑穆罕默德的判斷力。[27]
Remove ads
古爾班節(Eid al-Ghadir)
雖然18日Dhu al-Hijjah在遜尼派曆法中並不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但什葉派穆斯林將這一天作為Eid al-Ghadir來慶祝,認為這是通過任命阿里為穆罕默德繼任者而使伊斯蘭教作為一種宗教得到完善的日子。[4][12] 根據Ibn Babawayh記載的一則歸於穆罕默德的聖訓,穆罕默德認為古爾班節(Ghadir Khum)是他Ummah中最優越、最高貴的節日。什葉派伊瑪目記載了古爾班節的特定儀式。古爾班節當天的齋戒被認為是推薦且極為強調的行為之一。[88] 什葉派通過前往伊拉克的Karbala朝聖來紀念這一節日。[4][80]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