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突丘小葉海蛞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突丘小葉海蛞蝓
Remove ads

突丘小葉海蛞蝓(學名:Phyllidiella pustulosa[3],亦作突丘小葉海蛞蝓[4],是一個裸鰓類海蛞蝓物種,屬於葉海蛞蝓科的無殻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2]

快速預覽 突丘小葉海蛞蝓,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分佈

本物種被描述時的樣本採自帝汶島。為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分布最為普遍的裸鰓類海蛞蝓之一[5][6][3]。棲息於熱帶淺海的珊瑚礁區。臺灣分佈於東北角、南灣、小琉球綠島蘭嶼[3]。在野外調查,發現到葉海蛞蝓科內物種的鑑定相當困難,因此本研究利用骨針 (spicule)形態以及基因序列(CO1英語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和16S 基因)來作海蛞蝓科內種的鑑定[4]。然而另外一項同樣以CO1的基因序列的研究卻認為:現時突丘小葉海蛞蝓這個物種其實是一個複合種[7]

Thumb
Phyllidiella cf. pustulosa, head end to the left

型態描述

身體及觸角為黑色,背面具有成簇的粉紅色突起,身體的外套膜邊緣也呈淡粉紅色。身體輪廓燒成狹長形[3]

儘管這種裸鰓類物種在成長時會改變其外觀,但其身體上通常出現的三組粉紅色結節卻保持不變,除了在幼體時這些結節會融合在一起,以及當成長後再分開。這些結節的顏色可以從粉紅色到綠色到白色。粉紅色和灰綠色調的強度可能與飲食有關,以及自上次進食後的時間長短。其他顯著特徵是其外套膜的淡粉紅色邊緣、寬闊的三角形黑色尖頭口觸手和鼻尖棘爪,有22至26片(大於35毫米的標本)。[8]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