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竊螺龍屬

偷蛋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竊螺龍屬
Remove ads

竊螺龍屬學名Conchoraptor)是偷蛋龍科的一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亞洲。牠們的屬名意為「海螺偷竊者」,反映了竊蛋龍科並非以蛋為食,而有可能是專門吃軟體動物的假說[1]

快速預覽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敘述

Thumb
竊螺龍的頭顱骨(亞伯達大學藏)

竊螺龍是種小型恐龍,身長約1到2公尺[1]。不像其他偷蛋龍科,竊螺龍沒有頭冠。但竊螺龍缺乏牙齒,這是典型的偷蛋龍類特徵[1]。偷蛋龍類雖然沒有牙齒,但具有堅硬的喙狀嘴,被認為適合咬碎軟體動物的外殼[1]。竊螺龍的頭顱骨有許多洞孔、中空空間[2]。耳部區域的骨頭連接處,被認為是共鳴腔,可協助聽覺[3]

發現與命名

在1971年,一群波蘭蒙古的聯合挖掘團隊在蒙古的耐梅蓋特組(Nemegt Formation)發現這些化石,地質年代為坎潘階晚期[1]。最初科學家認為竊螺龍是偷蛋龍的幼年個體,因此缺乏頭冠,而在性成熟的過程中,會長出頭冠[1]。但更多的研究顯示竊螺龍與偷蛋龍的手部結構不同,所以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屬[1]。在解剖學上,竊螺龍的演化位置似乎是介於雌駝龍及偷蛋龍之間,這使得學界更難研究竊螺龍的分類位置[1]

模式種纖弱竊螺龍C. gracilis),是由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在1986年所描述、命名[1]。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貝殼的盜賊」[4],因為瑞欽·巴思缽認為偷蛋龍類是以軟體動物為食,而非傳統理論所認為的以蛋為食[1];種名在拉丁文意為「纖細的」。正模標本(編號IGM 100/20)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頭顱骨。之後發現約20個標本,被編入於竊螺龍。

在1986年,瑞欽·巴思缽將竊螺龍歸類於偷蛋龍科。近年研究顯示牠們屬於偷蛋龍科的雌駝龍亞科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