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端州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端州区map
Remove ads

23°03′14.36″N 112°28′46.09″E

快速預覽 端州區, 國家 ...
Remove ads

端州區中國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肇慶市南部,為肇慶市政府駐地,端州地名始於隋朝。隋以前,一直為高要縣治所在地。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為州治所在地。北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端州升為肇慶府。1949年11月,首設縣級肇慶市,後幾經並撤。1988年3月,肇慶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原肇慶地區改稱肇慶市,原肇慶市改為端州區,為肇慶市的城區。面積約152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城東街道古塔中路15號。

端州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22個村民委員會和57個居民委員會。耕地面積277.47公頃,糧食播種面積320公頃,糧食產量0.17萬噸。林地面積6726.4公頃,森林覆蓋率22.85%,活立木蓄積量12.26萬立方米。

端州區以交通、地理、資源等優勢經濟發展迅猛,2012年生產總值141.5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69億元,下降9%;第二產業增加值59.91億元,增長14.7%;工業增加值49.5億元,增長19.4%;第三產業增加值80.92億元,增長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萬元,增長10%[3]

Remove ads

地理

端州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屬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臨西江,北靠北嶺山,東鄰鼎湖山,西與高要區小湘鎮接壤。處於東經112°23′—34′,北緯23°2′—11′之間,西江貫穿其中,區內本有大量小型湖塘分布城區,隨著近年城市發展和「城市往東移」、兩個新區的建設,大部分池塘已被覆蓋。端州區因山、湖、江三者而形成了呈狹長型的市區,區內北部為北嶺山,為南嶺的一部份,西南部有小型丘陵,以象山最為人所知,東北部有石山岩群,中部有大面積湖塘。獨特的地形地貌形成石林溶洞、孤峰等地貌,如市區的七星岩[4]

氣候

南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其特點是夏季吹偏南風,冬季吹偏北風,雨量豐富、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夏稍熱,冬偶寒。多年平均溫度為22.1℃,最冷1月平均氣溫14.2℃。60年以來極端最低氣溫-1℃(1955年1月11日),最熱8月平均氣溫29.0℃,60年以來極端最高氣溫38.7℃(1990年8月17日),若根據平均氣溫10℃以下為冬,22℃以上為夏,10.1℃至21.9℃為春、秋兩季的劃分季節標準,則此地春、秋時間為5個月,夏季時間長達7個月,沒有真正的冬天。年平均日照為1736.85小時。無霜期年平均356.5天,年有霜日數平均不到10天。年平均降雨量達1644.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6.3天,60年以來極端年最大雨量2245.7毫米(195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8月,6月出現第一個降雨高峰,8月出現第二個降雨高峰。[5]

更多資訊 肇慶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歷年一季度

1~3月,端州由寒冷的冬季逐漸轉為冷暖交替的初春季節。北方冷空氣勢力逐月減弱,而南方暖濕氣流逐漸加強北上,冷暖氣團交替較頻繁,造成全市天氣變化較大。季度平均氣溫13.8℃~15.5℃,各月平均氣溫呈逐月上升趨勢。

歷年二季度

4~6月是前汛期,季內平均氣溫24.5℃~25.3℃,各月平均氣溫呈逐月上升趨勢。前汛期是端州暴雨天氣多發季節,每年有2~4天的暴雨,前汛期也是端州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多發期。季內主要氣象災害:暴雨、強對流、洪澇災害。

歷年三季度

7~9月是後汛期,肇慶市各地歷年平均降水量為450~61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0%。7~8月是盛夏季節,高溫炎熱;後汛期是颱風、暴雨多發季節。平均每年有3~4個颱風影響端州,受颱風影響,各地風雨交加,易引發山洪和低洼地區的洪澇災害,還有大風災害。

歷年四季度

10~12月,端州區逐漸轉吹東北季風,北方冷空氣漸漸加強南壓。寒露後氣溫明顯下降。10~12月平均氣溫呈逐月下降趨勢。天氣以晴冷乾燥為主。季內主要災害天氣:寒露風、霜降風、低溫、霜凍、秋冬乾旱。

歷史[5]

Thumb
七星岩


  • 本轄區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屬南海郡
  • 秦末漢初屬南越國
  •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要縣,今城區為高要縣治
  • 此後南北朝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置高要郡;
  •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設端州,州治在今端州城區,,大業三年(607年)改設信安郡
  •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設端州,天寶元年(743年)復置高要郡,乾元元年(756年)改為端州
  • 宋重和元年(1118年)設肇慶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設肇慶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設肇慶府
  • 明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一直設肇慶府
  • 高要縣城歷為上述郡、州、府、路的治所
  • 民國時期先後隸屬粵海道、西區、西北區、第三區、第十一區
  •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肇市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稱肇慶鎮,謂高要縣城肇慶鎮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88年,先後屬西江專區、粵中行政區和高要、江門、肇慶專區及肇慶地區
  • 1949年11月、1958年4月,肇慶鎮兩次升格為肇慶市(縣級),不久均撤銷,仍屬高要縣
  • 自民國元年至1961年,肇慶鎮數度成為區的治所
  • 1961年4月,肇慶鎮再次升格為肇慶市(縣級),轄鎮南、獅山、寶月、雙東、二桂、漁業6個公社
  • 1965年11月,雙東、二桂合併為郊區公社。1971年2月,漁業公社與交通合作社、木帆船社合併為水上公社
  • 1972年4月,撤銷城市人民公社制度。鎮南、獅山、寶月公社分別改為東區、西區和北區,水上公社撤銷,按合併前分開三個單位
  • 1974年1月,郊區公社分為睦崗公社和下黃崗公社。自1961年4月始至1988年3月,肇慶地區黨政軍機關駐肇慶市
  •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肇慶地區,將肇慶升格為地級市,以原肇慶市為基礎設立肇慶市端州區(縣級),新設區時以古端州命名而得名
  • 1988年3月2日,肇慶市端州區黨政機關掛牌辦公,端州區轄東區、水上、西區、北區和黃崗、睦崗二鎮
  • 1991年東區、水上、西區、北區易名為城東、城南、城西、城北。2010年10月,撤銷黃崗鎮、睦崗鎮,設立黃崗街道、睦崗街道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端州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7]

城東街道、​城西街道、​黃崗街道和​睦崗街道

人口

2018年端州區戶籍人口41.37萬人。2018年末,常住人口50.94萬人。2020年常住人口60.45萬人。

經濟

Thumb
新世界花園樓盤

端州區有著作為中等城市城區各種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以二、三產業為主的城市經濟繁榮發展。端州經濟主要由工業、建築房地產業、商貿餐旅業三大支柱產業構成。第一產業主要分布於遠離市中心的郊區,第二產業主要分布在區內睦崗、黃崗街道,經多年發展,以上街道已形成具規模的工業集聚,主要有三榕工業區、藍塘工業區等,第三、四產業主要分布於市中心,主要商業集聚在區內康樂北路、天寧北路、建築三路和端州四路,肇慶人俗稱的「大花壇」,即古塔路與建設路交界處因其有眾多銀行總部,可以稱為端州所謂的金融圈[8]

Thumb
七星岩往端州區方向遠眺

公共設施

公園

Thumb
牌坊廣場全景

區內有多座公園分布其中,其中以牌坊廣場最為著名,芙蓉公園、寶月公園、波海公園、伴月湖公園、星湖灣公園、兒童公園和城東公園也各具特色,其中城東公園經改造後,引進了大量機動設施,增加了客流量,為配合廣東綠道的建設,近年還增建了東門廣場公園和波海公園,七星岩風景區內還有星湖濕地公園[9]

Thumb
BoHai Park
Thumb
星湖灣公園

醫療機構

  •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 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
  • 肇慶市第三人民醫院
  • 肇慶中醫院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
  • 端州區人民醫院
  • 高要人民醫院(因歷史原因,此醫院在端州區內)
  • 端州區紅十字會醫院
    (已拆除)
  • 肇慶市肺結核防治所
  • 肇慶市皮膚病醫院
  • 端州區婦幼保健院
  • 肇慶華佗醫院
  • 肇慶復退軍人醫院
  •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
    (肇慶市口腔醫院)

除以上公立醫院外,城區還有大量民營專科醫院以及診所。

文化設施[10]

  • 肇慶市工人文化宮
  • 肇慶市少年宮
  • 肇慶市圖書館(本部)
  • 端州區圖書館
  • 肇慶市圖書館翕廬分館
  • 肇慶市博物館[11]
  • 中國硯文化博物館
  • 肇慶學院福慧圖書館

體育設施

城區主要體育設施集中在肇慶體育中心,在城區天寧北路附件有端州區體育館,城東附近有端州區游泳館,城南有西江體育場,值得一提的是,肇慶市已成功申辦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為配合省運會,將在肇慶新區興建肇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並升級改造市區一批體育場館[12]

教育[13][14]

高等教育

Thumb
肇慶學院

小學

端州區小學教育學校列表
  • 肇慶市第十六小學
  • 肇慶加美學校小學部
  • 肇慶市百花園小學
  • 肇慶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部
  • 肇慶第六小學
  • 肇慶第一小學
  • 肇慶第九小學
  • 肇慶實驗小學
  • 肇慶端城小學
  • 肇慶匯星小學
  • 肇慶龍禧小學
  • 肇慶第十七小學
  • 肇慶第七小學
  • 肇慶逸夫小學
  • 肇慶美亞小學
  • 肇慶第八小學
  • 肇慶第十五小學
  • 肇慶第十一小學
  • 肇慶下瑤小學
  • 肇慶出頭小學
  • 肇慶鐵路學校小學部
  • 肇慶河苑小學
  • 肇慶岩前小學
  • 肇慶新華小學

中學

中專、職高

  • 肇慶市技師學院
  •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衛生學校(中職)
  • 肇慶廣播電視大學(國家開放大學
  • 肇慶市工業貿易學校
  •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肇慶工程技術學校(市農業學校)
  • 肇慶職業學校
  • 肇慶經貿中職學校(市商務技工學校)
  • 肇慶貿易職業學校
  • 肇慶外語外貿職業學校
  • 肇慶商業職業學校(市商業技工學校)
  • 肇慶理工學校

交通

主幹道

 321國道S8 廣佛肇高速,迎賓大道,信安大道,星湖大道,端州路,西江路,建設路,天寧路,康樂路,工農路

鐵路

南廣鐵路貴廣鐵路廣肇城際鐵路廣茂鐵路柳肇鐵路(規劃中)

橋梁

肇慶西江大橋,肇慶大橋,閱江大橋

客運站

肇慶粵運汽車總站(已撤銷),肇慶城東客運站,肇慶市城西客運站(已撤銷),肇慶長途汽車客運站(已撤銷)

Thumb
肇慶站
Thumb
端州站

火車站

旅遊

區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級風景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端州城區一江(西江) 繞城,兩湖(星湖和鼎湖)相連,三峽(三榕峽、大鼎峽、羚羊峽)爭險,四塔(崇禧塔、文明塔、元魁塔、巽峰塔)對峙,五樓(閱江樓、披雲樓、麗譙樓、波海樓、綠瓦樓)鬥麗。還有梅庵宋城牆肇慶府學宮等文物古蹟,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結合得和諧美妙。[15]

最具代表有星湖旅遊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16],星湖風景區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範點」。它位於城區北部,以峰岩、湖泊、岩溶地貌為主要特色,具有「五湖六崗七岩八洞」之美景,享有「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盛譽。

相關連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