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一代戰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一代噴射戰鬥機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服役的機種,此一時期的噴射戰機主要是爭取速度上的優勢。這些戰鬥機最初使用的是噴射發動機為動力,為了擺脫螺旋槳在接近音速時的上限。但這些飛機的外型設計卻仍然沿用著過去的經驗,像是德國的Me 262和美國的YP-59戰鬥機等,與二戰時期的雙發動機飛機設計相去不遠,大多是使用前三點起落架。


這一段時期的機種如前蘇聯Yak-15、MiG-9戰鬥機、MiG-15戰鬥機、美國F-80、F-84、F-86戰鬥機、英國的格羅斯特流星戰鬥機、吸血鬼戰鬥機,法國的神秘式戰鬥機等。
特徵
在性能上,第一代戰鬥機的平飛速度比螺旋槳飛機要高,航程則受到發動機的效率的影響而較差,水平運動性能也較弱,對油門改變的反應低,發動機的壽命受到材料與設計的影響,也不如當時最好的活塞發動機。平飛的最大飛行速度在音速以下,武裝承襲自二戰,以機槍或者是機炮為主,並且能夠攜帶副油箱、炸彈與火箭彈等武器。
在結構和使用的材料上,除去艦載機和噴氣轟炸機,已經無法在部分地方繼續以非金屬材料構成,而必須以全金屬,尤其是高強度的鋁合金作為主要的機體結構。造成這種改變的趨勢除了飛行速度高以外,高速下的控制面變形導致運動能力遲緩或者是大幅降低是兩個主要因素。此外,噴射發動機產生的高溫也需要耐高溫的材料維繫操作和安全。
當第一代發展到後期階段,部分1930年代的技術與科技研究成果陸續的被運用,包括後掠翼、彈射椅、雷達測距儀等。同時外型設計也針對高速飛行進行改良,在戰術上也隨之改進。
第一代戰鬥機在特定條件下已經可以達成超音速飛行。 第一代戰鬥機普遍採用後掠機翼,裝有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 飛機的電子設備還非常簡陋,主要是通訊電臺、高度表和無線電羅盤以及簡單的敵我識別裝置。 武器裝置以大口徑航炮為主,後期型可以掛裝第一代空對空導彈。 飛機的火控系統為簡單的光學-機電式瞄準具,後期安裝了第一代雷達。
第一代戰鬥機主要的空戰方式是近距離格鬥,尾隨攻擊。 第一代戰鬥機參加了朝鮮戰爭,美蘇兩國第一代戰鬥機進行了直接對話。 當時由於美國對朝鮮實施大量轟炸,為了避免傷亡,轟炸機的飛行高度都很高,所以當時為了攔截轟炸機,護航機與攔截機經常萬米高空進行纏鬥,作戰高度提高是當時空戰的明顯特點。 由於飛機在高空的盤旋性能較差,所以這一時期飛機在垂直方向上的機動性能顯得更為重要。 F-86和米格-15由於各自的性能特點不同,採用的空戰戰術也不同,米格-15在戰鬥中力爭「飛得高些,靠垂直機動」,而F-86在戰鬥中則儘量「飛得低些,靠水平機動」。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在二戰期間建造或開發的其他飛機,但沒有參加戰鬥,其中大部分在戰後的幾年裡進入了普通的服役。包括:
二戰結束後初期的前蘇聯飛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包括對尼恩引擎的逆向工程)英國的發動機和德國的設計在二戰結束後的發展。[1] 法國的暴風雨戰鬥機也是1940年代的設計而不是因戰時而設計。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Remove ads
Remove ads
大部分這些戰機都有戰鬥轟炸機的衍生型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