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三人稱 (歌曲)
蔡依林2014年單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三人稱〉(英語:The Third Person and I)是臺灣歌手蔡依林的歌曲,收錄於其第13張原創錄音室專輯《呸》。該歌曲王永良作詞、林俊傑作曲和製作[1]。該歌曲作為專輯第二支單曲於2014年11月10日由華納音樂和凌時差音樂發行[2]。
背景
2014年9月5日,蔡依林表示新專輯已接近完成,預計於年底發行[3]。同年10月27日,蔡依林發行新專輯《呸》的首支單曲〈Play我呸〉[4]。
創作
〈第三人稱〉的歌詞描寫現代人在面對人生或感情困境時,傾向以事不關己的態度逃避[5]。蔡依林表示,該曲呈現「跳脫一個狀態,自己觀察自己」的感覺,猶如自己演出蔡依林的角色,再跳出來觀看,能更清楚地認識早期的不成熟、害羞和不善表達,這個過程是一種成長[6]。
蔡依林在製作過程中建議加入吉他的音色,並表示欣賞林俊傑對抒情歌曲的掌握和創作能力。她指出完成後對編曲效果感到滿意,並補充該曲也傳達「每隔5年或10年生命中都會有改變,促使人成長與進步」的訊息[5]。
音樂影片
2014年11月13日,蔡依林發布〈第三人稱〉的MV,由傅天余執導,劉嘉玲參與演出[5]。蔡依林在片中分飾「女導演」和「女演員」,「女導演」以第三人稱視角觀察身陷愛情困境的「女演員」,而劉嘉玲則從另一個第三人稱視角觀看「女導演」。劉嘉玲所飾角色象徵蔡依林心中具備人生智慧的理想女性形象,傳達走過困境後的希望與可能性。蔡依林表示,希望女性能像劉嘉玲一樣自信、清楚自身所求,以開朗態度面對困難[7]。
商業表現
評價
許常德評價〈第三人稱〉為療癒類型的新式歌曲,認為王永良的詞作細膩,呈現三人關係中的出口。他指出蔡依林邀請劉嘉玲參演MV,再次展現其在音樂、人脈及定位上的累積和提升[10]。Freshmusic音樂雜誌認為〈第三人稱〉描繪分手現場中主角壓抑情緒的表現,歌詞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間切換,呈現主角的矛盾心境,最終難以分辨真實和虛構的自我[11]。
《聯合報》記者顏甫珉表示,雖然是情歌,仍可看出蔡依林藉此闡述專輯製作的轉變歷程,從過往依賴唱片公司到主導創作,呈現她用第三人稱觀察自身的轉變,也延伸至MV中以導演視角觀看自我,屬於自我療癒與創作的一部分[12]。騰訊娛樂評論指出,〈第三人稱〉的吉他編曲帶有獨立搖滾風格,在林俊傑過往作品中少見。他認為歌曲雖曲式普通,但編曲營造出的氛圍和歌詞表現,使其具備作為主打的條件[13]。
PlayMusic音樂網樂評人Danial Chang表示,〈第三人稱〉為搖滾風格的K歌,整體風格類似Coldplay的〈Magic〉或OneRepublic的作品,吉他、貝斯和鼓點構成的編曲和〈馬賽克〉的鋼琴伴奏形成對比[14]。PlayMusic音樂網樂評人賈旭認為蔡依林在低音處理上略顯用力,進歌時效果突兀,但指出這首慢歌仍屬蔡依林歷年作品中的標準表現,快歌較為突出使慢歌顯得薄弱。他肯定Kenn C的吉他編曲點綴和林俊傑的旋律表現[15]。
Remove ads
獎項
2015年5月15日,〈第三人稱〉獲選第五屆全球流行音樂金榜年度20大金曲[16]。同年8月23日,該歌曲獲得2014年度Music Radio中國Top排行榜港台地區年度金曲[17]。
現場表演
2014年11月22日,蔡依林參加錄製中國中央電視台綜藝節目《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並演唱〈第三人稱〉[18]。同月31日,她參加中視舉辦的「2015紫耀義大跨年晚會」,演唱該歌曲[19]。2015年3月25日,她參加「2015年QQ音樂年度盛典」,亦演唱該歌曲[20]。
幕後人員
- 林俊傑—配唱製作人
- 周信廷—製作協力、錄音師
- 簡愛—和聲編寫、和聲
- Kenn C—吉他、鍵盤
- 李詠恩—錄音師
- 白金錄音室—錄音室、混音室
- 荒原錄音室—錄音室
- 林正忠—混音師
發行歷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