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2號交響曲 (斯克里亞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小調第2號交響曲,作品29,是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的交響曲作品,創作於1901年,1902年1月12日於聖彼得堡由阿納托利·利亞多夫指揮首演。

第2號交響曲是斯氏早期的作品,亦是其筆下最「傳統」的交響曲創作[1][2]:iii,樂章之間的主題性關聯相當明顯[3],傳統的曲式如奏鳴曲式、輪旋曲式的運用也相當徹底[註 1]

背景

此曲具體的創作時程約在1901年1月至9月間,草稿顯示斯克里亞賓在創作第二樂章時曾遇到不小的瓶頸。

分析

配器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此曲之配器可簡記為"*3 2 3 2—4 3 3 1—tmp+1—str"[4]

結構

此曲共五個樂章,其中第一、第二樂章以及第四、第五樂章之間均不間斷。

  1. 行板(Andante),C小調
  2. 快板(Allegro),E大調
  3. 行板(Andante),B大調
  4. 暴風雨般的(Tempestoso),F小調
  5. 莊嚴的(Maestoso),C大調
第一樂章

第2至第4小節的主題(由單簧管演奏)是整個樂章的核心素材。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是此曲創作期間最為順利的樂章,鳥鳴的元素象徵了歡快與滿足。

第四樂章
第五樂章

此樂章的調性和韻律都暗示著嚴肅與剛直的特性,即使斯克里亞賓的本意是寫出「人必勝天的凱旋感」。晚年時,斯氏自己認為第五樂章的音樂使人難以親近,並一度計畫改寫之,惟後來並未實現。

軼事

  • 瓦希利·薩弗諾夫英語Vasily Safonov指揮紐約愛樂演出此曲時,他對樂團揮舞自己的總譜:「各位,這就是新的聖經啊!」然而,作曲家安東·阿連斯基的評價卻截然不同,認為應該把這首全無和諧的曲子稱為「刺耳曲」(cacophony)才合適[5][2]:iii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