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39屆獨立精神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39屆獨立精神獎(The 39th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是獨立電影(Film Independent)組織以茲獎勵2023年電影與電視劇的獎項。2023年11月30日,宣布由艾蒂·布萊恩特英語Aidy Bryant擔任主持人[1]喬爾·金·布斯特娜塔莉·莫瑞里斯英語Natalie Morales (actress)則於12月5日在YouTube上公布入圍名單[2]。頒獎典禮於2024年2月25日下午2點(太平洋時區)舉行,由獨立電影透過YouTube線上轉播,IMDb則直接在網站上轉播[3][4]

快速預覽 第39屆獨立精神獎, 日期 ...
Remove ads

參賽電影的預算必須低於3000萬美元,參賽電視劇的第1季則必須在1月1日至12月31日間播映。《可憐的東西》、《泳不放棄》、《大師風華:真愛樂章》因不符資格而未入選[3]

亞馬遜米高梅工作室的《美式小說》、Netflix的《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以及A24的《之前的我們》並列獲得5項提名,HBO影集《最後生還者》、Amazon Prime Video影集《我是處女座英語I'm a Virgo》則均獲4項提名。A24憑藉《之前的我們》、《夢想集中營》等片獲得11項提名,Netflix則憑藉《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怒嗆人生》等獲得10項提名[3][5]。最終,由《之前的我們》贏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滯留生》則獲得3項獎座[6][7][8]

本屆入圍者中,有42%為女性,和34%的黑人原住民有色人種。其中,編劇、導演、製作人、技術藝術家入圍者中,有40%為女性,32%為黑人、原住民或有色人種;表演入圍者中,有49%為女性,40%的黑人、原住民或有色人種。提名委員會中,囊括編劇、導演、製作人、攝影師、剪輯師、演員、影評家、選角導演、影展選片人以及其他電影工作者,其中包括56%的女性、3%的跨性別者,以及49%的黑人、原住民或有色人種,還有29%的LGBTQ+族群、3%的身心障礙者[5]

Remove ads

提名與獲獎名單

Thumb
最佳導演:席琳·宋
Thumb
最佳首部劇情片:A·V·洛克威爾英語A. V. Rockwell
Thumb
最佳國際電影:潔絲汀·楚特
Thumb
最佳主角演出:傑佛瑞·萊特
Thumb
最佳配角演出:達芬·喬伊·藍道夫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勞勃·阿特曼獎:安德烈·班傑明英語André 3000(最上圖左起)、周洪裘德·赫希約翰·馬加羅英語John Magaro亞曼達·普拉瑪蜜雪兒·威廉絲凱莉·萊卡特

電影類

更多資訊 最佳劇情片[註 1], 最佳首部劇情片[註 2] ...
Remove ads

電視類

Thumb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史蒂文·連
Thumb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配角演出:尼克·奧弗曼
Thumb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突破演出:凱凡·蒙特婁·伍達英語Keivonn Woodard
Thumb
Thumb
Thumb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整體演出:科克·福斯英語Kirk Fox(最上圖左起)、伊凡·威廉斯詹姆士·馬斯登
更多資訊 最佳新無腳本或紀錄片系列[註 9], 最佳新有腳本系列[註 9] ...
Remove ads

嘉賓

2024年2月20日,獨立電影宣布頒獎嘉賓包括喬爾·金·布斯特亞當·布洛迪丹妮爾·布魯克斯斯特林·K·布朗昆塔·布倫森艾瑪·可林柯爾曼·多明戈漢娜·愛賓德英語Hannah Einbinder吉姆·加菲根英語Jim Gaffigan拉諾·格拉登英語Ronald Gladden許瑋倫安娜·坎卓克裘德·洛葛莉塔·李柔伊·利斯特-瓊斯英語Zoe Lister-Jones翠絲·利賽特英語Trace Lysette詹姆士·馬斯登湯瑪遜·麥肯錫娜塔莉·莫瑞里斯英語Natalie Morales、拉希妲·「希姿」·歐雷沃拉(Rashida "Sheedz" Olayiwola)、艾瑪·羅勃茲安德魯·史考特米洛·文提米利亞潔西卡·威廉斯歐陽萬成以及榮譽主席兼入圍者莉莉·葛萊史東[9]

更多資訊 頒發獎項, 頒獎嘉賓 ...
Remove ads

鬧場事件

頒獎典禮舉行當天,一群親巴勒斯坦抗議者在聖莫妮卡海灘的會場外鬧場,用擴音器不斷播放「解放巴勒斯坦」(free Palestine)、「巴勒斯坦萬歲」(long live Palestine)、「立即停火」(ceasefire now)等口號,在會場內的人都能聽見。主持人艾蒂·布萊恩特英語Aidy Bryant、獲獎者巴巴克·賈拉利英語Babak Jalali凱莉·萊卡特在他們的發言中提到上述口號。據稱干擾聲音由一名年輕男子的擴音器發出,當時他站在會場圍欄的外面。安保人員上前和該男子交涉未果,另一群安保人員則在旁邊駐足觀看,另外有三名警察也到場觀察情況,其中一人全副武裝,現場狀況大致平靜[10][11][12]

紐約時報》文娛記者凱爾·布​​坎南上前採訪這位抗議者,抗議者拒絕回應,但表示自己是全國反種族主義與政治鎮壓聯盟(National Alliance Against Racist & Political Repression)的成員,同時批駁《紐約時報》是散播假信息及歪曲事實的媒體[13]。另外,影評人托里斯·拉夫利(Tomris Laffly)採訪到其中一名叫薇薇安·韋斯曼(Vivian Wiseman),詢問他們為什麼要用干擾活動的方式讓大家注意巴勒斯坦的局勢。對此:薇薇安告訴托里斯:「我們希望大家都知道,社會活動人士和關心(巴勒斯坦)的人會不斷干擾他們(指參加典禮人士),不管他們走到哪裡。因為我們相信愛,我們相信和平,我們相信巴勒斯坦人會得到解放[14]。」

針對鬧場事件,長期擔任獨立電影組織主席的喬什·威爾士(Josh Welsh)表示:「我們信奉憲法第一修正案,尊重言論自由。很明顯,當下人們對眼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抱有熱情,想要探討這些東西,對此我們表示歡迎。當然,我們也想在今天這個場合表彰因其出色作品而受到認可的電影工作者。不過我覺得今晚的秀很精彩,大家都有非常棒的方式將正在發生的事情(指抗議)融入到他們的發言中[15]。」

Remove ads

參見

備註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