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8號弦樂四重奏 (蕭士塔高維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小調第8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0,由蘇聯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蕭士塔高維奇於1960年創作。作品於1960年在列寧格勒首演,演奏者是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演奏團。
創作背景
1960年7月12日至14日,蕭士塔高維奇在不情願地加入共產黨後不久,在東德的小鎮戈里施用三天時間創作了這首弦樂四重奏。當時他在為一部蘇聯和東德合制的電影《五天五夜》配樂,電影的主題是二戰時的德勒斯登轟炸。樂譜題注為「獻給法西斯主義和戰爭的受害者」,蕭士塔高維奇的兒子馬克西姆認為這是面向所有極權主義的受害者,而其女兒加莉娜稱此曲是父親為自己所寫,出版的題注是官方強行所加。蕭士塔高維奇的好友列別金斯基則稱,蕭士塔高維奇將這個作品視為他的墓志銘,並且曾計劃自殺[1]。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記錄了在蕭士塔高維奇的住處演奏此曲的經歷,「鮑羅定弦樂四重奏希望得到作曲家本人的評價,但是蕭士塔高維奇聽到傾注了個人情感的作品被美麗地演繹出來,激動不已,掩面哭泣。演奏家們在曲畢後默默收起樂器,安靜離開。」[2]
Remove ads
音樂
第8號弦樂四重奏極其緊湊、專注,由五個相互關聯的樂章構成,全曲時長約20分鐘:
- Largo(廣板)
- Allegro molto(極急速地)
- Allegretto(小快板)
- Largo(廣板)
- Largo(廣板)
第一樂章由蕭士塔高維奇著名的DSCH動機開篇,緩慢而悲慟。此動機在其餘樂章都有出現,也是第三樂章快板主題的基礎。此曲有多處引用了蕭士塔高維奇的其他作品:第一樂章引用了第1號交響曲、第5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的猶太音樂主題在第2號鋼琴三重奏中有出現;第三樂章引用了第1號大提琴協奏曲;第四、第五樂章都引用了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裡的音樂片段[1]。
魯道夫·鮑里索維奇·巴爾沙伊曾將此曲編為弦樂團版本(C小調室內樂交響曲,作品110a)[3],其他人改編的還有鋼琴獨奏[4]、定音鼓小協奏曲[5]等版本。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