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管領 (八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管領或內管領(滿語:ᡥᠣᠨ᠋ᡨ᠋ᠣᡥᠣ,轉寫:hontoho,直譯渾托霍[1]:4、揮托和[2]:60、琿托和[1]:6),原意為半個佐領。是八旗基層組織單位。雍正之前,其長官稱包衣長(滿語:ᠪᠣᠣᡳ
ᡩᠠ,穆麟德轉寫:booi da,直譯包衣達)。自雍正末年、乾隆初年開始,長官亦稱管領[2]:60。
康熙朝,內務府三旗形成。初設滿洲佐領9,旗鼓佐領12,高麗(朝鮮)佐領1,管領20。三藩之亂後,清廷將三藩舊部人口編入內務府。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內務府三旗編制增至滿洲佐領15,旗鼓佐領18,朝鮮佐領2,管領30。現代研究者指出,這30個內務府管領中,至少23個管領安插有三藩罪臣家人。內務府管領下人居住於北京城,由內務府驅使充當雜役[1]:6、7。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