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簡快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簡快碼,或稱簡碼簡速碼快碼,是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針對常用字另外編入的較短的編碼,以便快速輸入。 對初學者、及不求速度的使用者而言,簡碼練習,雖可一時求快,但是亦容易忘掉基本的拆碼觀念;而且久了不用,簡碼就會忘了,反而「欲速則不達」。

倉頡輸入法的簡快碼

倉頡輸入法由於發明人朱邦復堅持一字一碼的原則,因此傳統的倉頡輸入法沒有編簡碼。但是一些改良的倉頡輸入法為了加速輸入,便有依一定規則編入簡碼。

快速倉頡輸入法的簡快碼

快倉除將傳統倉頡的編碼規則簡化為「頭次尾」「頭.頭尾」、「頭尾.尾」以外,還增設了許多二碼字[1]

全方位倉頡輸入法的簡快碼

全方位倉頡輸入法增加文字輸入速度主要依靠有系統的簡碼,如使用頭尾碼、漢語拼音首字母或標點符號碼作為建立簡碼的藍本,再加上詞碼組合的出現,用家能以兩或三個碼鍵入兩字或以上的指定詞語,其取碼包含分號碼及有系統的選碼。此外,開發小組選擇常用漢字配上簡碼,亦是以科學方法針對漢字使用量的或然性作為研究基礎。

  • 簡碼輸入 -- 全方位倉頡輸入法的簡碼選擇主要依下列十個方向:
  1. 頭尾簡碼 - 由原倉頡碼的頭碼和尾碼組成,共73個,如「題」字的簡碼便是「日金(AC)」。
  2. 頭二簡碼 - 由原倉頡碼的頭碼和第二碼組成,共41個,如「時」字的簡碼便是「日土(AG)」。
  3. 頭三簡碼 - 由原倉頡碼的頭碼和第三碼組成,共48個,如「星」字的簡碼便是「日手(AQ)」。
  4. 音尾簡碼 - 由聲母(漢語拼音)和全倉尾碼組成,共33個,如「邊」字的簡碼便是「月尸(BS)」。
  5. 頭?簡碼 - 由頭碼和另一任意碼組成,共64個,如「境」字的簡碼便是「土,(G,)」。
  6. 二?簡碼 - 由第二碼和另一任意碼組成,共11個,如「興」字的簡碼便是「難難(XX)」。
  7. 尾?簡碼 - 由尾碼和另一任意碼組成,共35個,如「兒」字的簡碼便是「山田(UW)」。
  8. ?頭簡碼 - 由第一任意碼及頭碼組成,共24個,如「謝」字的簡碼便是「心卜(PY)」。
  9. ?尾簡碼 - 由第一任意碼及尾碼組成,共111個,如「詢」字的簡碼便是「,日(,A)」。
  10. 強記簡碼 - 由兩個任意碼組成,共19個,如「並」字的簡碼便是「ZZ」。
  • 詞碼輸入 -- 全方位倉頡輸入法的詞碼達八百個以上,取碼可分成下列數例:
  1. 雙碼詞 - 詞碼由分號和另一碼組成,如「香港」的詞碼為「;竹」。
  2. 三碼詞(倉頡) - 由分號及對應詞語的倉頡首碼組成,如「小心」的詞碼為「;弓心」。
  3. 三碼詞(全倉) - 由分號及對應詞語的全倉首碼組成,如「傳真」的詞碼為「;難難」。
  • 快捷標點輸入 -- 全方位倉頡輸入法的常用快捷標點32個和其他快捷標點,取碼可分成下列數例:
  1. 常用快捷標點 - 以拆字形式編碼 如「!」的編碼為「中,」,「?」的編碼為「尸,」「……」的編碼為「火火,」。全倉亦保了原倉頡的標點符號編碼。
  2. 其他快捷標點 - 特設符號編碼索引表,用家只需鍵入「,,,」,再按空白鍵,就會出現符號索引表,再按空白鍵看下一頁,最後用 ESC 鍵離開索引。

大新倉頡輸入法的簡快碼

大新倉頡輸入法將傳統倉頡的尾編碼規則簡化為「頭次尾」、「頭尾.頭尾」以外,還增設了大量簡碼。

大新倉頡輸入法的簡碼設計根據了字頻統計以提高效率[2]

簡碼編碼特色:

  • 根據字頻統計,將26個極常用字編為一碼字,並且編了口訣幫助記憶:[3]
更多資訊 一碼字, 簡碼 ...
  • 根據字頻統計,將其他字依次編入二碼字:
    • 「首尾」二碼字:
      如「自」原為「竹月山」,簡為「竹山」。
    • 「首二」二碼字:
      如「代」原為「人戈心」,簡為「人戈」。
    • 「首三」二碼字:
      如「絕」原為「女火尸山」,簡為「女尸」。
    • 無規則二碼字,並輔以口訣:
      如「嘉」原為「土.口口」,簡為「土中」,另以「嘉義中學」口訣幫助記憶。
  • 簡化一些二碼的常用字首為只取一碼:
    如「阝」原為「弓中」,作字首時簡為「弓」。
  • 簡化一些二碼的常用字首為連取二同碼,因為連按二鍵較快:
    如「門」原為「日弓」,作字首時簡為「日日」。
  • 編入「日十十」至「Z十十」等26個不規則快碼,因為「十」位於最靈活的右手食指可及之處:
    如「皮」原為「木竹水」,快碼為「木十十」。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