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哈伊爾·羅斯托夫采夫

历史学家(1870—195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哈伊尔·罗斯托夫采夫
Remove ads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羅斯托夫采夫(俄語: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Ростовцев,1870年—1952年)是20世紀俄裔美籍歷史學家,美國歷史學會會長,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知名於對古羅馬古希臘歷史的研究[2]。著有《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和《希臘化世界社會經濟史》。

快速預覽 米哈伊爾·羅斯托夫采夫M. Rostovtzeff, 出生 ...

生平

1870年出生於基輔(一說日托米爾[3])貴族富裕家庭。父親是拉丁語教師。自從幼年起就對歷史文字學產生了濃厚興趣[4]

他先後在基輔大學、聖彼得堡大學學習古代歷史與語言,師從當時俄國著名的世界史專家孔達科夫英語Nikodim Kondakov[3]。1892年本科畢業,曾前往西歐義大利等地考察。1899年通過碩士論文答辯,1903年獲得博士學位。1905年加入俄國立憲民主黨,支持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5]。1908年成為聖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914年6月,在德國古典學家烏爾里希·馮·維拉莫維茨-默倫多夫的推薦下當選普魯士科學院通訊院士[6]。1917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同時成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通訊院士[7]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先在英國流亡了兩年,後渡美。1920年至1925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擔任教授,1925年轉任耶魯大學歷史教授,直到1944年退休[8]。1928年,他開始率領考古隊在杜拉歐羅普斯進行了長達10年的發掘,直到1937年因經費耗盡而中止。他們在此期間一共出了9卷考古報告,包括《杜拉歐羅普斯及其藝術》等專著[9][10]。此外,他還在1923年當選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11],1929年當選美國哲學會會士[12],1935年擔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

Thumb
杜拉歐羅普斯

晚年身患重病,1952年10月20日在紐哈芬去世[13]

Remove ads

批判

羅斯托夫采夫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持反對態度。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是羅斯托夫采夫最知名的作品,被西方學術界公認為是一部權威性著作。他採用自己的獨特方法,把研究近代現代經濟史的慣用語,如「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等術語搬用於古代經濟史的研究中[14]。它證明了資本主義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制度,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因此得到不少學者的支持。這種學派又被稱為「古史學界的現代派」[4]

但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學派的歷史學家認為羅斯托夫采夫這種無限誇大古代和近代之間的相似性的歷史觀完全忽略了古代和近代歷史之間的差別,違背了歷史的實際。他們將羅斯托夫采夫的觀點視為「反動的歷史循環論」,認為他是壟斷資本家利益的辯護人。他們還認為:奴隸本身是商品,但奴隸的勞動力不是商品,僱傭勞動者的勞動力是商品,但勞動者本身不是商品。由於這種基本的區別,奴隸制社會中的商品經濟只能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發展到相當高度,決不可能發展到資本主義時代商品生產所達到的高度[15]

Remove ads

主要出版物

期刊文章

書籍

Remove ads

中文譯本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